通明堰
南宋嘉泰元年 (1201) 修筑,系浙东运河沟通姚江之工程。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通明乡。宋《嘉泰会稽志》 卷10: 通明江 “有堰曰通明堰。蔡舍人肇 《明州谢到任表》 云: 三江重复,百怪垂诞,七堰相望,万牛回首”。
南宋嘉泰元年 (1201) 修筑,系浙东运河沟通姚江之工程。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通明乡。宋《嘉泰会稽志》 卷10: 通明江 “有堰曰通明堰。蔡舍人肇 《明州谢到任表》 云: 三江重复,百怪垂诞,七堰相望,万牛回首”。
古国名。一译班斗。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一带;或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北岸之万伦一带;或在今新加坡,边斗为其东南部的美笃(Bedok)的对音。唐杜佑《通典》卷188有专条记述。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三十二里南武山南麓南武山村西。因祀孔子弟子曾参而建。曾参 (前505一前436),字子舆,事亲至孝,作 《孝经》。清代封为宗圣,故曾庙又称宗圣庙。《清一统志·济宁州》: 宗圣曾子庙 “
指长江以南地。《三国志·吴书·程昱传》:“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吴书·孙权传》:“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庾信《哀江南赋》:“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从中原
北魏时所置荆州(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南荆州(治所在安昌城,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东荆州(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的合称。《魏书·尔朱荣传》:永安三年(530),尔朱荣曰,“仍出鲁阳,历
明南京宫城主殿。俗称金銮殿。为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场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明故宫遗址。殿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现仅存地下石柱础。
北魏六镇之一。即今河北张北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四年(北魏正光四年,523),“魏元孚持白虎幡劳阿那环于柔玄、怀荒二镇之间”。“及柔然入寇,镇民请粮,(武卫将军于)景不肯给,镇民不胜忿,遂反,执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清一统志·太原府》:龙舟峪关“在祁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两壁皆山,旁有胡甲水。旧有巡司,今裁”。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内。《资治通鉴》: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后蜀王宗弼 “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謏,枭于金马坊门”。即此。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中。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后蜀王
即牙勃罗尼。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牙不力镇。
在今湖南绥宁县东北。明置青坡巡司,后移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