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喇河
一作答喇河。又名达连河。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支流。清康熙《辽阳州志》:答喇河在“城东南八十里。源出海城黑山,流马蹄峪西入汤河”。
一作答喇河。又名达连河。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支流。清康熙《辽阳州志》:答喇河在“城东南八十里。源出海城黑山,流马蹄峪西入汤河”。
即今河北藁城市南梅花镇。1937年10月,国民党五十三军六九一团由地下党员、团长吕正操率领,在此阻击南犯日军,歼敌数百。当夜,六九一团拒绝执行南撤命令,挥戈北上,挺进敌后。此后,日军侵占藁城县,在梅花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34 《边防记》 盐井卫: “ 《志》 云:卫南十里柏林山,山多松柏,其绿参天,柏兴府之名取此。”②在今甘肃古浪县东南。《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柏
在今印度曼尼普尔一带,或以为今阿萨姆北部以西以至于恒河流域。《新唐书·地理志》:安南通天竺道,“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唐樊绰《蛮书》卷10:“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正东与诺诺江安西城楼接界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古县名。唐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思顺州。北宋庆历年间废。
唐宝应元年(762)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本西汉所造便门桥。唐时又名咸阳桥。杜甫 《兵车行》: “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妻子爷娘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即此。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上。唐时因在咸阳西南、
一名南关。又称靖安关。明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开原市东貂皮屯。《方舆纪要》卷37安东卫“镇北关”条下:“广顺关在卫东六十九里,靖安堡东。嘉靖中,海西族分道款关, 因以镇北曰北关,广顺曰南关。”清初废。
即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麦岭镇。清设麦岭营于此。《清一统志·平乐府二》:麦岭营“在富川县东北。本朝移同知住此,兼设都司防守”。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清时移平乐府同知驻此
在今山西岢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巨麓岭在“州西南五十里,西南至兴县六十里接境处也。山多松,一名万松山,或谓之松子岭”。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南栋山 “在县 (治今茶阳镇) 南二十里。山高耸。稍南为积龙山,下有岩,前有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