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昌县
即浈昌县。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昌水“贞、昌二水合流,故县曰真昌。后以国讳改曰保昌”。
即浈昌县。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昌水“贞、昌二水合流,故县曰真昌。后以国讳改曰保昌”。
元元贞元年(1295)升无锡县置,属常州路。治所即今江苏无锡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置,治今江苏省无锡市。属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
即今陕西户县西北涝店乡。《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涝店镇 “在鄠县北十五里”。在陕西省户县西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涝店,人口2510。镇以驻地名。因处涝河东岸大路口,故名。
①即今福建长泰县北董凤山。《新定九域志》 卷9漳州: 董奉山 “仙人董奉游此,石上琴台、丹灶犹存”。②即今河南信阳县西董峰山。峰峦峻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潭。《寰宇记》 卷132信阳县: “董奉山在县
隋大业中置,在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乡。《隋书·地理志》: 北平郡 “有临渝宫”,即此。《隋书·炀帝纪下》: 大业十年 (614),“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临渝宫”。在今河北省抚宁县东。隋大业十年(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汉书·地理志》 定襄郡武皋县: “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水经·河水注》 作芒干水。
①西汉末称宛 (今河南南阳市) 为南都。《汉书·食货志》: 王莽 “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宛在洛阳之南,故称南都。东汉时因南阳郡是光武帝生长之地,在京都洛阳之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诗有“孤城上与白云齐”句,亭因以为名。《清一统志·饶州府二》:白云亭“在余干县南”。②北宋寇准建,在今湖北巴东县城内。南宋陆游《入蜀记》:“白云亭则天下幽奇
东汉兴平二年(195)分乌程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三国吴废。古县名。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析乌程县置,约治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属吴郡。三国时废。
①在今江西南丰县南郊鳌山。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曾巩和他弟弟曾牟、曾布读书之地。岩壁有朱熹手书 “书岩” 二字。②在今广西桂林市区独秀峰下。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读书岩 “峰趾石屋,有便房、石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六里杜行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杜家行镇,“明永乐时,杜勉夫之子自然从杜浦迁此,后子姓繁盛,多建第宅廛舍,商贾辐辏,遂成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