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郡

象郡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置,治所在临尘县 (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及贵州南部。西汉元凤五年 (前76) 废。《山海经·海内东经》: “沅水出象郡镡城西,……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 《汉书·昭帝纪》: “罢象郡,分属郁林、牂柯”,注: “臣瓒引 《茂陵书》:象郡,治临尘。” 即此。另说象郡治所在今越南中部汉西卷县附近。辖境北起横山,南抵大岭,约包括今越南天治平、广南及义平省。《汉书·地理志》: “日南郡,故秦象郡。” 又 《水经·温水注》: “寿冷水自(区粟) 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城犹存。”即此。

②南朝陈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象县。

③即象山郡。治所在武化县 (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 均作象郡。


(1)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一说治象林(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荞地方),辖境约当今越南北、中部地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汉改名日南郡;《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一说治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市境),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广东省西南部和贵州省南部一带。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废。(2)南朝梁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隋开皇中废。(3)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南。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为象县。


猜你喜欢

  • 斛城县

    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淮阳县置,为睢南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北齐天保七年 (556) 废。古县名。东魏武定中以淮阳县改名,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北符离集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 延水关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

  • 塔出河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塔沁河。《明英宗实录》: 正统九年 (1444) 九月,“得蒙古降人言,也先住于堆·塔出晃忽槐地,拟分兵南侵”。

  • 土门城

    明置,属茂州。即今四川茂县东北土门乡。《方舆纪要》卷67茂州:土门城“亦在州东,即土门堡也。正德中,州将何卿破叛蛮于此。《志》云:土门为州东之要塞”。在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土门。明时为茂州东部要塞,正德中

  • 凉水泉子

    ①即今辽宁西丰县南凉泉镇。伪满康德五年 《西丰县志》 卷4: 凉泉 (镇) 在 “ (县) 南五十里”。②即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图们江北岸凉水镇,隔江与朝鲜对境。清光绪 《珲春境内村屯里数》: 西 “凉水

  • 高家坨

    一名高坨子。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高坨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北有高家坨。

  • 广宗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相州。治所在广宗县(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威县地。寻废。孝昌中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周建德七年(578)复置, 属贝州。治所在武强县(今威县北

  • 同安监

    北宋熙宁八年(1075)置,铸铜铁。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置。在今安徽省潜山县东。

  • 沐川场

    即今四川沐川县。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沐川乡在“县西北二百六十里。有沐川场”。

  • 永丰州

    清雍正五年(1727)析广西泗城府及西隆州地置,属南笼府。治所即今贵州贞丰县。嘉庆二年(1797)改为贞丰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析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红水江以北地置,治今贵州省贞丰县。属兴义府。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