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路招讨司
①辽置,总领漠北阻卜 (达旦)诸部。治所在镇州建安军(可敦城),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其西北招讨掌挞笪边事。”史愿《亡辽录》:“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置西北路都招讨府。”辖境相当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以西地区。后废。
②金初置,治所在燕子城(后置抚州,今河北张北县)。大定间迁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后废。
①辽置,总领漠北阻卜 (达旦)诸部。治所在镇州建安军(可敦城),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其西北招讨掌挞笪边事。”史愿《亡辽录》:“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置西北路都招讨府。”辖境相当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以西地区。后废。
②金初置,治所在燕子城(后置抚州,今河北张北县)。大定间迁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后废。
在今湖南株洲县西南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80湘潭县:三门滩“石峻水险,仅有洪路三处,可通舟楫, 经者股慄, 比于底柱三门之险,因名”。
唐武德六年(623)改南州置,治所在博白县(今广西博白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昌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白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北宋政和元年(1111)废。三年(1113)复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置,属建阳县。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崇城镇)。北宋淳化五年 (994)升为崇安县。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驻地崇城镇。属建阳县。北宋淳化五年(99
北魏孝昌二年(526)置,属东秦州。治所在长蛇镇(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北周为安夷郡治。隋开皇十三年(593)移治今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十八年(598)改名吴山县,后废。义宁元年(617)复
亦名肯特汗山。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中央省、色楞格省之间。《清一统志· 库伦》: 肯特山 “在巴彦集鲁克山北”。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克鲁伦河、鄂嫩河等发源于此。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临江府。治所在伊力嘎 (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因 “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故名”。1913年降为绥远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
1946年改西宁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鲁沙尔镇 (今青海湟中县)。县处湟水流域,古为湟中地,故名。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流域,南倚拉脊山。属西宁市。面积2700平方千米。人口46.2万。辖9镇、9乡。县人
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七里罗旧镇。《方舆纪要》 卷81: 沅州东有 “罗旧站堡”。
明置,属兴都留守司。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 “承天卫” 条下:“(嘉靖) 十六年调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于城东北十里,环列十营,巡守护卫。”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二十里大召营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有大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