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墟河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虎墟河 “在府北百九十里阿城旧村之南,以河旁旧有虎穴而名。其水流入黑惠江”。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虎墟河 “在府北百九十里阿城旧村之南,以河旁旧有虎穴而名。其水流入黑惠江”。
金置,属历亭县。在今山东武城县地。
唐武德七年(624)置,属南云州。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贞观三年(629)属匡州。武则天时改置蒙舍州。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属南云州。后废。
即塔什巴里克。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喀什噶尔: 塔什密里克在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郢州置, 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入唐州。②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
一作胜金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胜金乡。乾隆 《西域图志》 卷31辟展:森尼木台 “自连木齐台西至此七十里”。
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北。世传张果隐处。《方舆胜览》卷69:豆积山“冲妙先生之别隐。淳熙中,宪使李大正大书‘遯迹山’三字镌于石山之麓”。《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引《府志》:“山在凤县(今凤州镇)北一里。一
今浙江衢州市的别称。《明一统志》卷43衢州府:三衢,“《吴会须知》:以路通三越,故名”。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太祖纪》 载:天兴三年(400)七月,“起中天殿及云母堂、金华室”。
又名连城山。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石门水库东。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又称十二连城、连城山。秦
南朝宋孝武帝分安陆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孝昌县北。因孝子董黯立名。明帝时为南义阳郡治。西魏为岳州岳山郡治。隋大业初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元和三年(808)废。咸通中复置,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