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吉纳秃山
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松吉纳山。《元史· 特薛禅传》: 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册曰: “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鲁等地,汝则居之。”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北松吉纳山。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册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
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松吉纳山。《元史· 特薛禅传》: 太祖成吉思汗谕按陈弟册曰: “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鲁等地,汝则居之。”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北松吉纳山。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分赐按陈弟册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
亦名汊沽港,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三十六里汊沽港乡。清乾隆《武清县志》图:南有叉光。
亦名工噶岭。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 赵尔丰讨巴塘, 理塘正土司“逃往稻坝贡噶岭,啸聚土人为乱”即此。三十四年(1908)改流,
亦作臼口镇。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民国设县佐。在湖北省钟祥市南部、汉水东岸。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口,人口1.1万。本名臼口,臼谐音旧,故名旧口。建国初为旧口区,
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草庵依崖而筑,原为草构,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庵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内雕摩尼光佛一躯,像高1.5米,宽0.8米。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
西藏古代族部名。为东女国、西女国之简称。(1)东女国之简称。《隋书·裴矩传》:“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东女国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
即勾栏山。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明费信《星槎胜览》:交栏山“自占城灵山起程,顺风十昼夜可至。其山高而丛林藤竹,舵杆桅樯蓬箬,无所不备。胡元之时,命将高兴、史弼领兵万众,驾巨舶征阇婆国,遭风至于交栏山
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北。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51:石棚沟卡路“在旺清边门内”。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3兴国州:凤山洞“在永兴县东八十五里。《唐地理志》云,有凤山监。今有上、下白砂二寺”。《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凤山洞“相传南唐主李煜尝屯兵于此,依山筑城,今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三回山“一名三曲山。中有小港,达县治,水随山势萦回三湾,因名”。
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西南之雅鲁河,为嫩江支流。《魏书· 失室传》: “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又北行三日有大水名屈利。”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境内嫩江支流雅鲁河。《魏书·失韦传》:犊了山“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