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蒋州

蒋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改扬州置,因蒋山 (即钟山) 得名。治所在石头城 (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江宁、溧水、高淳县及安徽芜湖市、当涂、繁昌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改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 (620) 复名扬州,七年(624) 又改为蒋州。次年复名扬州。

②宋改姜州置,为羁縻州,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后废。

③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 改光州置,治所在定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寻复名光州。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扬州置,治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以蒋山得名。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及安徽省芜湖、马鞍山两市和当涂等县地。大业初改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扬州,治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七年改名蒋州,次年又改扬州。(2)北宋置,治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为黔州所领诸羁縻州之一。后废。(3)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改光州置,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光山、潢川、固始、商城、新县等县地。寻复改光州。


猜你喜欢

  • 邿山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前555),晋宋等国攻齐,晋将 “魏绎、栾盈以下军克邿”。注 “邿,平阴西有邿山。” 《清一统志·泰安府》: 邿山 “在平阴县西十二里”。

  • 绩溪岭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岭在 “县东五十里,因县治得名。又东十里曰闻钟岭。屈曲往复,地近西坑”。

  • 西强山

    又作嵹台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之西倾山。《魏书·吐谷浑传》:太和十五年(491),“阿豺兼并羌氐,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田于西强山,观垫江源”。即“西倾山”。

  • 杜水

    亦名杜阳川。即今陕西渭河支流漆水河。《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杜阳县:“杜水南入渭。”《水经·渭水注》:横水“出杜阳山,其水南流,谓之杜阳川”。

  • 下马房关

    即下马关。在今宁夏同心县东下马关镇。《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下马房关在“州北二百四十里。南至平远千户所四十里。嘉靖初,总制王琼筑此,而后固原中路之患得免”。

  • 回蹬关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关巡司“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元末红巾陷中庆,梁王奔威楚,求救于大理,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追至回蹬关,大破之,即此地”。明、清置巡司于此。

  • 开阳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东汉为琅邪国都。南朝宋并入即丘县。②南朝梁置,为开阳郡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隋废入泷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泷州。北宋开宝六

  • 官车镇

    在今山西沁源县东北。《清一统志 · 沁州》: 官车镇 “在沁源县东北四十里。有堡”。

  • 柏坊站

    元置,为水站。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柏坊镇。元置,即今湖南省常宁市东北柏坊。明时改柏坊驿。

  • 岣嵝峰

    在今湖南衡阳、衡山二县交界处。为衡山主峰。《山海经· 中山经》 郭璞注,谓衡山 “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故衡山亦兼岣嵝山之名。《方舆胜览》 卷24衡州: 岣嵝峰 “在衡阳北。《湘水记》:衡山南有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