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营州

营州

①古十二州之一。《尚书·尧典》: “肇十有二州”,无州名。东汉马融、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孔传》 云: “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 相当今河北、辽宁及朝鲜等地。

②十六国后赵置,治所在令支城 (今河北迁安县西)。前燕废。后燕复置,移治宿军 (今辽宁北镇县)。北燕废。

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444) 置,治所在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西南部大、小凌河、六股河、女儿河流域一带。永安末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万岁通天元年 (696) 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 (699) 侨治渔阳县 (今天津蓟县)。开元五年 (717)还治柳城 (即龙城)。天宝元年(742) 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营州。后废。

④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五年 (622) 改为南营州。

⑤唐侨置。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金皇统二年 (1142) 废。

⑥辽置,属南京析津府。治所在广宁县 (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昌黎县附近地。金废。


(1)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齐曰营州。”齐指齐国,在今山东半岛。(2)十六国段部置,治令支县(即今河北迁西县东旧城)。前燕省。后燕复置,徙治宿军县(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古城)。北燕又省。(3)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治龙城县(隋改名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辖区约今辽宁省大、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一带。唐上元二年(761年)属奚。(4)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五年改为南营州。(5)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五代初属燕,后唐同光时入契丹。治所在广宁县(即今河北昌黎县)。辖境相当今昌黎县一带。北宋末金灭辽,宋欲得营、平等州地,即此。金废。


猜你喜欢

  • 沙子堡

    又名都蚤堡。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沙子乡。《清一统志·柳州府》:沙子堡“在融县东南一百里”。为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清时为戍守要地。

  • 古州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1370)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清废。元置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罗里乡。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古州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

  • 朐县

    ①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西南锦屏山侧。南朝宋废。梁改置招远县,东魏武定七年 (549) 复名朐县,属琅邪郡。治所即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北齐为海州治。北周建德六年(577) 改名朐

  • 石碌镇

    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1961年昌江县迁治于此。1987年改设昌江黎族自治县。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石碌岭北麓、石碌河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7.4万,大部分为黎族。镇

  • 大连支线

    自今辽宁大连市西北周水子至大连。长9公里。为中东铁路支线。清光绪二十四(1898)修筑。

  • 梅岙 (嶴) 镇

    又名海岙镇。明置,属宁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六十三里梅岙村。《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宁海县: “又有梅岙镇,旧有铁场。” 《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梅岙镇在 “县南百里。旧有铁场,亦戍守处也。嘉

  • 仙溪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南。《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仙溪“在县城南。一名大溪。一名南溪。又名蓝溪。西北受永春、德化之水, 东南流, 至县前环绕如带。又东南汇诸溪水, 亦合于三会溪”。”②在今湖南安化县东。《

  • 柳沟营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二十里井家庄乡柳沟。《方舆纪要》 卷17延庆州引 《边防考》: “柳沟城创自隆庆初,周三百十八丈有奇。万历二十四年复增此关。” 明于此设兵驻守,为延庆东北沿边一带防御处。

  • 西把截堡

    即今甘肃武威市西七十里西营。《清一统志·凉州府二》:西把截堡“城周一里,其西隘口有三,今设守备”。

  • 河目县

    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东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境。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 (北河) 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东流径石迹阜西。……南屈径河目县故城西,在北假中。”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