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府
明洪武九年 (1376) 升莱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掖县 (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莱州、平度、即墨、青岛、胶州、胶南、昌邑、高密等市地。1913年废。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莱州置,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潍坊、昌邑、平度、莱州、即墨、青岛、胶州、高密、胶南等市地。1913年废。
明洪武九年 (1376) 升莱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掖县 (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莱州、平度、即墨、青岛、胶州、胶南、昌邑、高密等市地。1913年废。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莱州置,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潍坊、昌邑、平度、莱州、即墨、青岛、胶州、高密、胶南等市地。1913年废。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新州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高明、鹤山等县市地。至元十九年 (1282) 复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新州置,治新兴县(今属广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胡埭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无锡县图: 西有胡埭镇。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西南 “胡埭距治三十里,皆临阳溪”。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西部,南濒太湖。面积45平方千米。人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五十里,接歙县界。《方舆纪要》卷28太平县“尚书山”条下:“县西南六十里有汤岭,多悬崖峭壁。”有汤岭关,为入黄山通道之一。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十里安邑)。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夏县、闻喜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复置,贞观十七年 (643) 又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即揟次县。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作 “揖次”。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2谓 “揟次” 与 “揖次” 形似而讹。古县名。西晋时改揟次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属昌松郡。北周时废入昌松
在今河北正定县北。《清一统志·正定府二》:伏城驿“在正定县北四十里,旧有驿丞,今裁”。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 《水经注》 谓之翁湖。《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㴩湖, 一名翁湖,在县南一十里。《尔雅》 云: ‘河水决出还复入者为㴩。’ 《左传》: 定公四年
南朝梁置,为西淮州治。治所在白苟堆(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北齐废。南朝梁置,治白狗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南)。辖境约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一带。北齐改为齐兴郡。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123安南卫: 白基山“巍峨挺秀,旁有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