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荔波县

荔波县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属贵州都匀府。乾隆三年 (1738) 迁治蒙石里 (今荔波县)。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1: 荔波县 “荔泉在城北土地关崖下,其味甘冽,甲于他水,荔波所由名也”。而据1992年贵州省民政厅编印 《贵州省政区地名手册》 称: 荔波为布依语,意为美丽的土坡。


在贵州省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2441 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6镇、11乡(含6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荔波,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美丽的山坡”。宋广南西路宜州荔波峒。元置荔波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后废。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析思恩县置荔波县,治穹来里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村),隶广西庆远府。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隶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年)复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年)改隶河池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徙治方村峨岭(今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1732年)划入贵州都匀府。乾隆二年(1737年)徙县治于全享寨(今玉屏镇)。1914年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隶独山专区,1952年隶都匀专区,1956年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独山县,1961年以原地复置县。地处黔南山地东部。樟江流经中部,在五蒙附近纳方村河后南流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大豆、辣椒、黄麻、红麻、油菜籽,并产香菇、木耳、蜂蜜、杜仲。有水泥、农机等厂。荔波凉席为传统名产。有煤、铁、锑等矿。黔桂铁路沟茂支线通茂兰,独荔、荔三、甲麻公路纵横县境。纪念地有邓恩铭故居,红七军一、二纵队会师旧址,黎明关是红军首次入黔关口。古迹有水浦石板墓群、瑶麓乡规碑等。茂兰喀斯特森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大仪殿

    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元河南志》载:太仪殿“在庄敬之西”。

  • 柯拔国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曾至此。“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

  • 午城

    即今山西隰县西南午城镇。1938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曾在此袭击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敌人侵占黄河渡口的企图。

  • 瓦店集

    集镇名。在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南部。瓦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000。传古代此地经营砖瓦业者甚多,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机械、面粉、食品等厂。公路北接安大公路。

  • 鱼泉镇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马槽乡。民国《云阳县志》 卷1: 沙沱乡有鱼泉场。(1)在重庆市云阳县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马槽坝,人口 3570。1930年成集。1992年由鹿鸣、马槽

  • 柳林

    ①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为元游猎之地,并建行宫。《元史·世祖纪》: 至元十八年 (1281) 二月,“辛未,车驾幸柳林”。又 《元史·文宗纪》: 致和元年 (1328) 春,“大驾出畋柳林,以疾还宫”。

  • 胜境关

    ①俗称界关。在今云南富源县城东十五里滇黔两省交界处胜境关村,为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清一统志·曲靖府》: 滇南胜境哨 “在平夷县(今富源县) 东十五里,接贵州普安州界。有坊题曰‘滇南胜境’,为滇黔

  • 泗城州

    北宋皇祐中置羁縻州,属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下甲乡。元属田州路。明属广西布政司,移治古磡洞 (今凌云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乐业、田林及贵州罗甸、望谟等县地。清顺治十五年 (1658)

  • 桥山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 《水经·㶟水注》:温泉水 “上承温泉于桥山下。《魏土地记》 曰: 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魏书·太宗纪》: 泰常七年(422),如广宁

  • 夷洲

    即今琉球群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龙二年(230),“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即今台湾省本岛。自汉至南朝见有此称。隋时改称“流求”。《后汉书·东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