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草屯镇

草屯镇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旧名草鞋墩。日本占领期间设草屯庄,后改草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草屯镇。


在台湾省南投县西北端,北接台中县。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约9万。清代名北投堡,属台湾县。日占初设草鞋屯区,属南投厅;1920年后改设草屯街,属台中州。1945年光复后废街置镇,属台中县南投区。1950年改属南投县。大肚溪流经北境。东部高山屏列,西部河溪纵横。产稻、甘蔗、烟草和粉薯等。水果盛产香蕉、荔枝。有省、县重要畜牧业基地和淡水养殖业。3号省道纵贯西部,14号省道横贯镇境。古迹有登瀛书院、洪氏家庙、龙德庙等。


猜你喜欢

  • 平虏渠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北征乌桓所开的运渠。起自呼沱(今滹沱河,故道下游经今河北安平、饶阳、献县、青县南,东入海),下入泒河(上游即今沙河,故道下游经今饶阳县北,河间、任丘市西,文安县、天津市

  • 丰西泽

    在今江苏丰县西十五里。《汉书·高帝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径泽中……前有大蛇当径……乃前拔剑斩蛇。”

  • 宝祐城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七里。旧名堡城。《方舆纪要》 卷23扬州府: 宝祐城,“ 《志》 云,城周千七百丈,遗隍断堑,隐隐可寻,即隋迷楼故基也。宋宝祐四年,贾似道奉诏筑,所谓包平山而瞰雷塘者”。

  • 大杉岭

    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泰宁县:大杉岭在“县西北二十里,路通江西建昌府。多产杉木。吴越时遣兵屯戍于此”。(1)古山名。在今福建省泰宁县西北。《读史方舆纪要》邵武府泰宁县:大杉岭在“

  • 威蕃城

    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唐称威蕃栅,《旧唐书·王涯传》:“一路从绵州威蕃栅入蕃界,径抵栖鸡城,皆吐蕃险要之地。”即此。宋称威蕃亭,筑堡寨于此,以御静州蛮。

  • 金瓜山

    在今甘肃礼县西十里。清光绪 《甘肃新通志》 卷7: 金瓜山 “前连小峰,上有石微指之即动,力撼之不动,土人谓之悬忽石。对面有高峰,苍松万株”。

  • 庐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庐州路置,为江淮行中书省治。明洪武后直属南京。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庐江、无为、巢湖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

  • 曹妃甸

    又名沙留汀、沙滔甸、沙垒浅滩、曹妃殿。即今河北滦南县南渤海中曹妃甸。附近有数滩时隐时显于水面。清光绪 《滦州志》 卷7: 曹妃甸 “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甸系沙坨,东西长七里余,

  • 率督畔窟之地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 高祖山

    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高祖山 “在吉州西三十里。峰峦奇秀。其上旧有汉高祖庙,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