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茌平县

茌平县

东汉改茬平县置,属济北国。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三国魏属平原国。《水经·河水注》:“应劭曰: 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 北魏徙治鼓城 (在今齐河县西南)。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属贝州。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初属博州,贞观八年 (634) 省入聊城县。金天会中复置,属博州。治所即今茌平县。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西部。属聊城市。面积 1119.6 平方千米。人口56.9万。辖6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茌平镇。春秋为牡丘及重丘邑地。秦置茌平县,治今县西南碻磝城。属东郡。《水经注·河水》:“应劭曰: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东汉属济北国。三国魏、晋均属平原郡(国)。北魏徙治今县东南。北齐县废,隋初复置,末年省入聊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省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治今茌平镇,属博州。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后属鲁西行政区第四专区(1940年)、冀鲁豫行政区第四专区(1941年)、第一专区(1942年)、第六专区(1945年)。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6年博平县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全境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马颊河、西新河、赵王河、管氏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粱、甘薯等;有棉花、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盛产园铃大枣、苹果,其次桃、梨、杏、葡萄、山楂。被林业部、省人民政府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县”。博平十孔“莲池藕”,质地细嫩、味鲜、口脆,曾为贡品。工业有棉花加工、面粉、酿酒、食品、纺织、造纸、电力、电器、五金、农机、化肥、服装、冷藏等。有济邯、禹范、德东、泰临公路纵横穿越县境。济邯铁路、济冠公路和105国道经此。古迹有尚庄、台子高遗址,乐平古垒、教场铺孟尝君练兵场遗址,广平重邱古遗址和张家楼抗日遗址。


猜你喜欢

  • 纳冲河

    在今云南镇雄县东南。《明一统志》卷72芒部军民府:纳冲河“在府东一十里,源出乌通山麓,过府治东南,流入苴斗河”。

  • 茨坪

    即今江西井冈山市驻地茨坪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永新县图说: “又由南路六十五里之泰桥迤西行……至茨坪,自县至此共九十里,亦交龙泉县之山路界。” 1981年于此置井冈山县,1984年改设井冈山市

  • 崇化营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 (旧名噶喇依)。

  • 廖家山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廖家山 “在县东三十里。峭拔幽邃,人迹罕到”。

  • 浮渡山

    即浮山。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隋书·地理志》: 同安郡同安县 “有浮度山”。《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 浮渡山 “在桐城东九十里。上有五十三岩。其可居可游者三十六。西南有独山,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

  • 石龙冈

    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南。《寰宇记》卷167石龙县:石龙冈“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回六丈,左边有文似龙形,其江即鼎之见也”。石龙县以此名。

  • 大理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1913年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置,治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北

  • 延平门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

  • 广元县

    ①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降广元州置,属保宁府。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上:广元县“犹汉言广汉也”。《明史·李自成传》:崇祯十年(1637)“入蜀,陷宁羌,破七盘关,陷广元,总

  • 榆州

    ①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榆社县(今山西榆社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六年 (623) 废。②辽置,属大定府。治所在和众县 (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