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驿
①宋置,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明改置浈阳驿。
②明置,在今广东韶关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芙蓉驿“在曲江县南。宋景祐中建浈阳馆,在湘江门外,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弘治中,迁于津头庙下。顺治十二年又迁于此,有驿丞,今裁”。
①宋置,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明改置浈阳驿。
②明置,在今广东韶关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芙蓉驿“在曲江县南。宋景祐中建浈阳馆,在湘江门外,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弘治中,迁于津头庙下。顺治十二年又迁于此,有驿丞,今裁”。
元代置,属临安路。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志》云:阿宁,古蛮名,今讹为阿迷。”明属临安府。南明改名开远州。清初复名阿迷州。1913年改为阿迷县。元为阿宁万户府。阿宁为少数民
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丹朱岭下。《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丹竹楼隘“在县南丹竹岭下,与广东兴宁、平远接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二》:丹竹楼隘“明万历四年,尝移大墩巡司于此”。
即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依克赛河,为开都河支流。《清一统志·喀喇沙尔》:巴伦裕勒都斯河“在喀喇沙尔西北。源出裕勒都斯地西南五百里,额什克巴什山西麓,东流一百二十里,南会特尔默哈达泉,又东七十里,南会布兰泉,
即彭祖国。夏、商时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国语·郑语》:“大彭、韦豕为商伯矣。”韦昭注:“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史记·五帝本纪》:“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正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北二里。《方舆纪要》 卷12涞水县: 亭山 “以山形亭亭特峙而名”。②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亭山在 “府南十里”。③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鸡山东。隋改卫国县曰亭山
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属辽东郡。三国魏改名东沓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南。《左传》:定公五年(前505),吴伐楚,“(楚)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杜注:“江夏竟陵县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汉。”《水经·沔水注》: 臼水“出竟陵县东北聊屈山, 一名卢屈山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三国魏废。西晋复置。《魏书·太祖纪》: 皇始二年 (397),攻后燕中山城,“贺麟饥穷,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帝进军新市”。即此。隋大业初废入九门县
明置,在今浙江平阳县。《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平阳守御千户所“在平阳县治西。洪武二年建,隶温州卫”。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在今浙江省平阳县。属温州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