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
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显得古朴、典雅。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
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清道光 《内江县志要》 卷1: 般若寺 “治北二十余里。宋建。万历间重修。国朝丈雪修葺。祝天锡有诗”。寺始建于唐。山腰岩间有唐、宋磨崖造像、石刻题记及明、清诗文题刻。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
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显得古朴、典雅。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
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清道光 《内江县志要》 卷1: 般若寺 “治北二十余里。宋建。万历间重修。国朝丈雪修葺。祝天锡有诗”。寺始建于唐。山腰岩间有唐、宋磨崖造像、石刻题记及明、清诗文题刻。
清置,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二道乡。《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十三山站”条下:小黑山站“又五十里至二道井站,在(广宁)县东一百十里”。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郢州置, 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入唐州。②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北桐木村。明属永宁州,置土巡司于此。(1)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桐木。明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江西省上栗县东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7.1万。
十六国后赵石虎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北部。《邺中记》 载: “九华宫北有逍遥楼,南临宫宇。虎每猎,获珍禽奇兽归,大宴邺城楼上。酒酣,北望漳水,极目游戏,谓群臣曰: 直逍遥之奇观也。”
又作沙泽。春秋晋地。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春秋》: 成公十二年 (前579),“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公羊传》 作沙泽。又作沙泽。春秋晋地。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春秋》成公十二年(前579年):“成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秦、晋 “战于韩原”。即此。一说在今山西芮城县北; 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市与万荣县间。春秋晋地。《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年):秦伯伐晋,“战于
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史·明帝纪》:“宣阳门谓之白门,上以白门不祥,讳之。”《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北宋崇宗三年 (1104) 置,属湟州。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后废。
即今辽宁沈阳市南十一里浑河站朝鲜族乡。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承德县图: 南有浑河堡。
明置,属镇番卫。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蔡旗乡。清初设守备,后改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