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索镇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即古聂家口。以聂索河而得名。
古镇名。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宋时河决聂家口,即在其地。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即古聂家口。以聂索河而得名。
古镇名。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宋时河决聂家口,即在其地。
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新现镇。明置新现寨土舍。
北魏置,属析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镇东三十里。西魏废。古县名。北魏置,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属析阳郡。西魏废。
即今四川隆昌县西北黄家镇。清咸丰《隆昌县志》 卷10: 黄家场 “县西北六十里”。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 “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 又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翟辽奔黎阳
亦名烧锅甸子。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 (延寿镇)。因濒蚂蜒河得名。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25: 宾州厅 “分防巡检署在玛蜒河,亦曰烧锅甸子。光绪六年建”。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长寿县。
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之巴拉嘎尔郭勒。《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谕按陈弟册曰: “当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明属元江军民府奉化州,置巡司于此。
三国吴分余汉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西晋省。《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所谓上饶者,以其傍下饶州之故也。”南朝宋复置,仍属鄱阳郡。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 为信州治。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阆州东川路元帅府置,治所在阆中县 (今四川阆中市)。以五代唐保宁军为名。二十年 (1283) 升为保宁路,不久复降为保宁府,属广元路。明洪武四年 (1371) 属四川行中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东口。原为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名弘慈广济寺。简称广济寺。此后曾多次扩建。1934年1月火灾,庙内正殿及后殿烧毁大半,次年重建。主要有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