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置,属南郑县。即今陕西城固县西柳林镇。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治所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领潞、泽、邢、洺、磁五州,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丘县以西至太行山。大历后改为昭义军。唐方镇名。至德元载(756年)置,
元置,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明改置平羌驿。《方舆纪要》卷72嘉定州“凌云驿”条下:“州北四十里有平羌水驿,即故平羌县,皆大江所经也。”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雒阳城北面西头门。《后汉书·灵帝纪》:建宁元年 (168) 正月,“己亥,帝到夏门亭”。注引 《东观记》: “到夏门外万寿亭,群臣谒见。”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上四庄”条下:“县西五十里有谷里,相传古齐、鲁会盟处。”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朴子溪。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牛椆溪自鹿子埔山西发源,西过覆鼎山南,又西过诸罗县山之北、打猫社之南,至南世竹西入龟子港,同猴树港而入于海。”
西汉置,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水经·河水注》: “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成川,世谓之子城川。又北径牧师苑,故汉牧苑之地也。羌豪迷吾等万余人,到襄武、首阳、平襄、勇士,至此抄苑马,焚烧驿亭
清置,属安乡县。在今湖南安乡县西二十二里羌口。
即今湖南湘乡市西谷水乡。《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铜钱湾市”条下:谷水市“在(湘乡)县北(按:应为西)八十里”。
即宿沙。《路史·后纪》 卷4注引《世本》:夙沙氏煮海为盐,炎帝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