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绥德县

绥德县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 (546) 于邱宁谷置,为绥德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西北清涧河南岸。北周属安宁郡。隋属雕阴郡,隋末废。唐武德二年(619) 复置,移治清涧河北岸,即今清涧县。后属绥州。五代末年废。

②1913年改绥德州置,属陕西榆林道。治所即今陕西绥德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11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西魏于今址设上县,寻废;又置安宁郡及安宁县;废帝元年(552年)于县兼置绥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安宁郡。大业元年(605年)改绥州为上州,置上县为州治;三年改上州为雕阴郡,废安宁县。唐天宝元年(742年)上县改名龙泉县,兼为上郡治,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绥州治。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改置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年)改设绥德军。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升设绥德州。1913年罢州设绥德县。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0年设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1950年为绥德专区驻地。1956年撤销绥德专区,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子洲、吴堡、清涧三县并入,1961年析出复设。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区,无定河、大理河、淮宁河在县境交汇南流出境。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高粱、玉米、谷子、豆类为主。有农机、水电、食品加工、电机、水泥等厂。西包、太银公路经此。古迹有秦蒙恬墓、扶苏墓和东汉画像石。


猜你喜欢

  • 吴阳

    春秋战国秦邑,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因在吴山之阳而得名。《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古邑名。春秋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当因在吴山之阳得名。《史记·封禅书》:“秦灵

  • 芭蕉关

    在今贵州普安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芭蕉关在“州东八十五里”。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8普安县:“芭蕉关在城(东)北十里。凿岭为关,奇险厄要, 今设塘为入滇旧路。”

  • 锦川

    即今辽宁锦州市南小凌河。《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 小凌河,“ 《志》 云: 卫西有小河,名锦川,州以此名。或曰小凌河与诸水回合如锦也”。

  • 狼心山

    ①一作琅心山。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柯柯乌拉山。清乾隆 《肃州新志》 第2册: 狼心山“在州东北七百里”。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 “旗东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六百里,南去镇

  • 茫咕噜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南岸之明古鲁。公元17世纪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此设立根据地,作为侵略马来亚的总部。至1824年将此地同荷兰殖民者交换马六甲殖民地。清谢清高《海录》 有专条记述。陈伦炯 《海

  • 开远郡

    北周置,属弘州。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隋开皇初废。

  • 厘城

    即春秋时郑时来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春秋》: 隐公十一年 (前712),“公会郑伯于时来。”杜注: “时来, 也。 荥阳县东有厘城, 郑地也。”《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南径厘

  • 回车戍

    在今陕西凤县南。《寰宇记》卷134梁泉县:“回车戍,在县南一百六十六里。梁太清五年,西魏遣雍州刺史达奚武为大都督及行台杨宽率众七万, 由陈仓路取回车戍,入斜谷关, 出白马道,谓此也。”在今陕西省凤县南

  • 金明川

    即今陕西安塞县西延河。《寰宇记》 卷36延州金明县: 金明川 “川自县北蕃部来一十五里县西过南流,入肤施县界”。

  • 海宁州

    ①元天历二年 (1329) 改盐官州置,属杭州路。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四十里盐官镇。《元史·地理志》 海宁州: “东南皆滨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延祐间亦尝被其害……文宗即位,水势始平,乃罢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