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定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②清光绪十四年 (1888) 置,为伊犁府治。治所即今新疆霍城县。民国初属新疆伊犁道。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65年改名水定县。1966年撤销,并入霍城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治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驻地水定镇)。1965年更名水定县,驻地亦易名水定镇。1966年撤销,并入霍城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
②清光绪十四年 (1888) 置,为伊犁府治。治所即今新疆霍城县。民国初属新疆伊犁道。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65年改名水定县。1966年撤销,并入霍城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治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驻地水定镇)。1965年更名水定县,驻地亦易名水定镇。1966年撤销,并入霍城县。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明史·地理志》 东胜卫:“北有赤儿山。西有黄河。”
即今湖南邵阳县南二十七里白仓镇。清移石门巡司于此。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 11 庆元府: 梅岑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补陀落迦山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5日照县: 竹子河 “源出县西南五十里之矮岐山”。《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引 《县志》 谓 “顶有双峰,竹子河发源于此”。
亦作桑丘。西汉置,属泰山郡。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将夜为侯国。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故县。东汉省。
一名八缚岭。有南北二岭,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称武山;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称轑山。《寰宇记》卷44:“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 名八赋水。”《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八赋岭“在县西百余里
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源。《元朝秘史》 卷2: 古连勒古山 “那山里有桑沽儿河”。陈彬龢注: “克鲁连河下有桑沽儿河,即僧库尔河。”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袁寨乡。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图: 东北有 “袁寨”。
即今江西贵溪市南冷水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贵溪县南有冷水坑。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贵南县治此。
①北周改南青州置,治所在团城 (今山东沂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沂源、蒙阴、莒县、莒南、日照及江苏赣榆等县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贞观八年 (634)废。②金大定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