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陂河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竹陂河。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蒙、惠二泉“宋知州彭乘引为三沼,合流至竹陂河入汉”。《清一统志·荆门州》:竹陂河“在荆门州东, 东流入汉”。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竹陂河。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蒙、惠二泉“宋知州彭乘引为三沼,合流至竹陂河入汉”。《清一统志·荆门州》:竹陂河“在荆门州东, 东流入汉”。
即兴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水经·漓水注》: “漓水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径其县南……又西注于漓水。”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会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临海县 (今浙江临海市)。宋 《嘉定赤城志》 卷1: “取郡东北临海山而名。” 寻徙治章安县 (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辖境当今浙江灵江、瓯江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纽伊河下游库契河口附近。元《经世大典》: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末鲁孙等十五站”。明改莫鲁孙站。
在今贵州镇远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鼓楼坡 “冈阜重复,状如鼓楼”。
一名龙岗山。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三通背岭。《汉书·地理志》 玄菟郡高句骊县:“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古山名。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三通背岭,为辽水(小辽水)发源地。
即河桥。西晋泰始十年 (274) 杜预建造于富平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之一。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重地。唐代通称河阳桥。《唐六典》: 天
南朝宋置,治所在沛县 (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梁改为泾城、东阳二郡,北周改称石梁郡。隋废。南朝宋侨置,治沛县(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后废。
唐天宝中置,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元和志》 卷4新宥州: 李吉甫上言曰: “天宝末,宥州寄理于经略军,盖谓居中可以总统蕃部,北接天德,南据夏州。今经略军远碍,灵武道路乖越,又不置军镇,非旧制也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三里。水中石如伏鼋怒鼍。《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 (前662),季友以公命酖叔牙,“饮之,归及逵泉而卒”。
即今湖南邵阳县东南四十六里五峰铺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邵阳县图:县南有五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