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岭
①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四十里。黄山山脉与九华山脉连接处,青弋江与秒浦河分水岭。《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盖山” 条下: “稠岭在县 (广阳镇) 西七十里。草木丛密,登陟峻险,为往来之通道。”
②在今浙江鄞县西部与余姚市交界处。《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 稠岭在 “府西三十五里,与慈溪县接界。嘉靖中设寨于此,以御倭寇”。
村名。在福建省政和县中部、燕山西麓。属外屯乡。人口460。原名筹岭,衍为今名。产松、杉、竹、茶、苹果。小浦公路经此。名胜有狮子岩、佛子岩、双狮岩、夫妻岩。
①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四十里。黄山山脉与九华山脉连接处,青弋江与秒浦河分水岭。《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盖山” 条下: “稠岭在县 (广阳镇) 西七十里。草木丛密,登陟峻险,为往来之通道。”
②在今浙江鄞县西部与余姚市交界处。《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 稠岭在 “府西三十五里,与慈溪县接界。嘉靖中设寨于此,以御倭寇”。
村名。在福建省政和县中部、燕山西麓。属外屯乡。人口460。原名筹岭,衍为今名。产松、杉、竹、茶、苹果。小浦公路经此。名胜有狮子岩、佛子岩、双狮岩、夫妻岩。
南朝梁末置,治所在采石镇 (今安徽马鞍市西南)。陈天嘉五年 (564) 废。
西汉置,属张掖郡,为农都尉治。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西晋改名番禾县。隋开皇三年 (583) 复置番和县,属凉州。大业初属武威郡。唐武德二年 (619)又改名番禾
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筑。即今新疆呼图壁县。《清一统志·迪化州》: 景化城 “在呼图壁,周三里。……安西提标右营驻此”。
又作花面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与苏木都刺国接界。《明史·外国列传》:“那孤儿,在苏门答剌之西,壤相接。地狭,止千余家。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故又名花面国。……永乐中,郑和使其国。其酋长
亦名金盏儿淀。在今北京市朝阳区东北三十里金盏乡。《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金盏儿淀“在通州境,广袤三顷,水中有花开似金盏”。因名。淀早已消失。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十八里神堂镇。因村有关帝庙,故名。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掖县西南有神堂。《四续掖县志》 卷1作神堂村,为三合乡驻地。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智州。②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益州置,治所在兴安县(隋改绵谷县,即今四川广元市)。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义城郡。唐武德元年(61
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街北段西侧。为伊斯兰教礼拜寺。传为南宋咸淳年间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在此传教时建。因依仙鹤体形建造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后多次重修。该寺按伊斯兰教建
元初置,属巩昌路。治所在河池县 (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徽县、两当二县地。至元元年 (1264) 改为徽州。南宋宝祐末蒙古入蜀置,治河池县(今甘肃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徽县地。至元元年(126
①地区名。指今黄河以南地区。《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在鸿门见项羽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② 《尔雅·释地》、《周礼·职方》: “河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