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川

秦川

①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四十里思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②一名清水。即甘肃清水县之汤浴河、牛头河。《水经·渭水注》: “清水上下,咸谓之秦川。”

③古地区名。“” 指平川而言。或泛指今陕西、甘肃二省秦岭以北的平原,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 “将军 (指刘备) 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即此。《方舆纪要》卷52: “陕西谓之秦川,亦曰关中。” 或专指今甘肃清水县境内后川河谷地,因川旁有秦国祖先非子的封地秦亭 (一作秦城),故名。


古地区名。(1)指今秦岭以北关中平原。以其地渭水流经,土壤肥沃,春秋战国时属于秦国,故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姜维传》:“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皆即此。(2)专指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后川河谷地,因有故秦亭、秦谷,为秦国祖先非子封地而得名。


猜你喜欢

  • 孟英山

    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五十里芒场镇。《明史·地理志》 南丹州: “西有孟英山,旧产银。”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四: “有孟英山,在南丹西五十里芒场相近。止产银。永乐中遣中使雷春开矿于此,今所出甚微

  • 枫香堡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铜鼓卫: 枫香堡在 “卫东三十里。(明) 成化中,水冲苗夷为患,因设堡筑城,拨卫军戍守”。

  • 泰安府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升泰安直隶州为府,属山东省。治所在泰安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肥城、平阴、东阿、东平等市县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州

  • 岳州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岳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巴陵县 (今湖南岳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华容、临湘、平江等市县地。明初改为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岳州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

  • ①即沙。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左传》: 定公七年 (前503),卫、齐 “乃盟于琐”。经文作沙。杜注: “琐即沙。” 《清 一统志·大名府二》 “沙亭” 条引 《晋地道记》: “ (元城)

  • 龙驹寨设治局

    1947年由商县、雒南、山阳三县析置,治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1949年6月全境解放后,改设丹凤县。1947年由商县、雒南、山阳三县析置,治今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镇。1949年撤销,改设丹凤县。

  • 釜丘

    即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水经·济水注》: 济水 “又东径陶丘北。《地理志》 曰:《禹贡》 定陶西南有陶丘。陶丘亭在南,《墨子》 以为釜丘也”。并引 《竹书纪年》: “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

  • 高岭

    在今广东阳东县北。《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高岭在 “县北六十里。有石洞,洞门迂曲,仅容一人,内宽广容千人,泉出其下,响如鸣珂。昔人避贼于此,贼不敢犯。其中又有一洞,石壁峭削,不可上下,乡人名铁

  • 绍庆府

    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黔州置,治所在彭水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废。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置,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

  • 大沥墟

    即今广东南海市北大沥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6:南海县有大历墟。清有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