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河街
一名福临堡。即今湖北麻城市北六十四里福田河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1863) 二月, 陈大㵙 “破余际昌军, 绕光山,入麻城。甲午,屯福田河”。
一名福临堡。即今湖北麻城市北六十四里福田河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1863) 二月, 陈大㵙 “破余际昌军, 绕光山,入麻城。甲午,屯福田河”。
战国蜀之别都。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秦蜀郡太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西汉于此置广都县。
指阳平、白水、仙人三关。汉中西面之险,以三关为最。按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古阳安关地。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仙人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6宁羌州 “白水关”条谓: “吴贺邵尝言,
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东黑河东侧。《汉书·地理志》 沮县: “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 县以沮水为名。西晋永嘉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东黑河东岸。属武都郡。西晋永嘉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月河在州南。会通河之支流也。有上新、中新、下新等牐,仍合于会通河。”②在今河南桐柏县东。《清一统志·南阳府一》:月河“在桐柏县北,发源泌阳县,……入淮”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南三里县前村。以平棘山为名。三国魏属赵国。北魏移治今赵县,为赵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为栾州治,大业初复为赵郡治。唐为赵州治。北宋为庆源府治。金为沃州治。元为赵
亦名永谷水。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南长滩河。《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溪即永谷也。”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都匀府。治所在来牛寨 (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都江镇)。1913年改为都江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属都匀府。1913年改都江
①亦作龙沮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元和志》卷11朐山县:“龙且故城在县南六十里。”②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条下:“县北二十里有龙且城。其地高耸,形势屹然。”
①一名石沟河。在今陕西留坝县南。《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武关河 “源出厅西南一百里莱子岭,合褒城五十三坝水注之,至武关驿南,合于褒水”。②源出今陕西丹凤县北,东南流至商南县西入丹水。《清史稿·地理志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阳城县置,属沁州。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南五里阳城村。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 属韩州。九年(626)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阳城县置,治今山西省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