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村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清一统志·潮州府》: 神泉巡司 “在惠来县南十五里神泉村,近大海”。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九年 (1731) 移巡司于靖海所城内,仍名神泉。
即今广东省惠来县南神泉。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北山巡检司治此,改名神泉巡检司。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清一统志·潮州府》: 神泉巡司 “在惠来县南十五里神泉村,近大海”。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九年 (1731) 移巡司于靖海所城内,仍名神泉。
即今广东省惠来县南神泉。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北山巡检司治此,改名神泉巡检司。
唐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元和志》 卷32黎州汉源县: “铜山城在县西北五十里。” 《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分兵入寇,“五千寇铜山”。即此。在今四
西汉宣帝封赵顷王于广汉为桑中侯,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 桃水 “南径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流径桑中县故城北,世谓之石勒城。盖赵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谓之高功城”
清乾隆四十年(1775)置,属科布多。驻地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莫斯特。古旗名。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扎哈沁部置。驻地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莫斯特。隶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后废。
1913年改长寨厅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2年与广顺县合并,改设长顺县。旧县名。1913年改广顺州判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长寨镇。1942年撤销,与广顺县合置长
一作克叶尔济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叶尔吉族”。清末并入安冲土司。
明置,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南五十里黑河东岸。《皇明职方地图》中卷甘肃边镇图有龙首壁。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南。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南。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
明初改平江路置,直属南京。治所在吴县、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常熟、昆山、吴江、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明宣德后为应天巡抚治所。清为江苏省治。1912年废。明初改平江路置,治吴
即新穿水口。在今四川新津县东。《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高仁厚镇压阡能,谓降者曰: “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 胡三省注: “穿口,即新津新穿口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 “建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东南流合通济沟,入射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