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以山名。《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砀山在东。师古曰: 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 西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治鲁城 (在今安徽砀山县境)。后废。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保安镇。属砀郡。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北齐废。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以山名。《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砀山在东。师古曰: 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 西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治鲁城 (在今安徽砀山县境)。后废。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保安镇。属砀郡。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北齐废。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南六十五里,接四川黔江县界。清置巡司于此。
①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西汉属河南郡。西晋末废。东晋义熙末复置,北魏太和中属河南尹。东魏天平初改属新安郡,二年 (535) 改名宜迁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大业初徙治东
明上林、忻城二县境红水河(泥江)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周安堡”条:“八寨者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蓬、曰古钵、曰都者、曰罗墨、曰剥丁,后又益以龙哈、布咳为十寨。其地东达柳
①唐置,为长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南定附近。天宝初为文杨郡治,乾元初复为长州治。后废。②唐置,属羁縻棠州。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西北班梳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附近。为长州治。五代
①即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王桥。旧属睢县, 民国时有县佐驻此。②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东。唐中和中黄巢败夏绥帅拓跋思恭、鄜延帅李孝昌于此。(1)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城东。唐中和元年(881年)
亦名卢鹿、 倮㑩、 罗落、 落落、 猓猓。 今四川彝族的古称。主要分布于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元代于其地置罗罗斯宣慰司。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二十里。《三国志·魏书·齐王芳纪》: 正始六年 (245),“营齐王宫于河内之重门,制度皆如藩国之礼”。《水经·清水注》:“重门城,昔齐王芳为司马师废之,宫于此。……城在共县西北二十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五里镇江关乡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嘉靖七年(1528)守将边轮“巡南路至北定关,遇横梁、茹儿等番”,大战,死于此。
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市。西晋为河内郡治。隋开皇初为怀州治。十六年 (596)改为河内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沁阳市。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河内。东汉、晋、北朝曾是河内郡和怀州治所
即今四川荣县西南新桥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 资国镇 “在 (荣) 县西南四十里,或曰即故资官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