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墟
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镇。清属东莞县,有县丞及游击驻此。
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六十里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象州图:西南有石龙镇。
③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西南有石龙墟。
④亦作上石龙墟。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西北有上石龙墟。民国《贵县志》卷1:上石龙墟“一名东山石龙墟,在县北七十里……县北重镇,为四大墟之一”。
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镇。清属东莞县,有县丞及游击驻此。
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六十里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象州图:西南有石龙镇。
③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西南有石龙墟。
④亦作上石龙墟。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石龙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西北有上石龙墟。民国《贵县志》卷1:上石龙墟“一名东山石龙墟,在县北七十里……县北重镇,为四大墟之一”。
唐垂拱二年 (686) 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郫县东南二十里犀浦镇。《元和志》 卷31犀浦县: “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厌怪,因取其事为名。” 天宝元年 (742) 属蜀郡,至德二年(757
即赛音诺颜旗。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海尔汗杜兰。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为开阳县。按文献记载景帝以前亦作开阳者,乃为后世追改。古县名。西汉以启阳邑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属东海郡。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名开阳
亦名赤金峡。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峡。《清一统志·安西州》:赤金山“在玉门县赤金所西三十里。即赤斤蒙古之山硖也,当北来西去之通道,明参将崔麒败贼于此”。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建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景明末废。永熙二年(533)复置。东魏时,与赭阳县合并为建城县。
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文选·乐府下·猛虎行》 注引 《尸子》 曰: 孔子 “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水经·洙水注》: 盗泉 “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引 《县志》曰:
明永乐五年(1407)属建昌府。治所在仙吕县(今越南北部海兴省之仙侣县)。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西南部快州、兴安县一带。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唐改咨官县置,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北。一说在今威远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2荣县: 资官废县 “县有盐有铁,故曰资官”。武德六年(623) 改属荣州。元废。古县名。唐改咨官县置,治今四川省威远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乾德三年(965),王全斌攻剑门,“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五代唐长兴元年(930年),石敬瑭军
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连城两县合置,治所在涂坊(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以长汀、连城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后迁驻赖坊(今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12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