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隆寨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西南十余里。山幽谷暗,径路丛杂。清乾隆征苗时,苗族首领石柳邓于此被害。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西南十余里。山幽谷暗,径路丛杂。清乾隆征苗时,苗族首领石柳邓于此被害。
即乌思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意为翼、部),共四个,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
明置,属海陵监。在今江苏海安县东六十八里旧场乡。清雍正年间,因海潮泛滥,盐场迁今角斜镇。有盐大使驻此。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二十里榆关镇。明初置驿于此。为抚宁县出入山海关要道。在河北省抚宁县中南部。面积168.1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榆关,人口1640。西临渝河(今戴河),且为重要关隘,因名临渝关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二十里。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1 《边防记》: “高屯堡者, 在虹桥之内, 御寇之下, 谭之西, 正适中要地,实乃松镇以北之藩屏也。”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三里。明《寰宇通志》卷57辰州府:时住山“蜀汉诸葛亮行师驻此”。
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五十里娑婆乡。明置娑婆岭巡司。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
在今湖北英山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6英山县:皮家店“旧有巡司。元末废”。
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洞河。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紫阳县: 洞河口 “在城东二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