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寨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佛寨。《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石佛寨“在县(今永平镇)西六十里,有巡司,接弋阳县界”。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佛寨。《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石佛寨“在县(今永平镇)西六十里,有巡司,接弋阳县界”。
即麻姑山。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麻姑山“在宣城县(东)三十五里。高袤与敬亭山等,麻姑修道于此飙举,有仙坛、丹灶存焉。《九域志》云,亦名花姑山”。
唐武德八年(625)置,治所在兰州(今甘肃兰州市)。督兰、河、鄯、廓四州,相当今甘肃兰州市及皋兰、永登、临洮等县以西和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以南、贵德县以北、湟源县以东地。显庆元年(656)废。唐武德八年
南宋宝祐三年 (1255) 为抗蒙元建,属长宁军。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同心乡凌霄山上。今四十八道拐石岩上有 《宋代建城纪事石刻》。明代属戎县,为都掌族重要山城要塞。《方舆纪要》 卷70兴文县: 凌霄城,“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清一统志·台湾府》:竹堑溪“在彰化县中港溪之北。源出大山中,西流经竹堑社北,又西入海”。
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一百三十里韦州古城东南隅。西夏始建。塔身九级。明嘉靖六年(1527) 增筑四级,四十年所增四级被震毁。万历九年 (1581) 重修,复于九级之上增筑四级。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塔前有明成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内。《资治通鉴》: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后蜀王宗弼 “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謏,枭于金马坊门”。即此。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中。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后蜀王
又称吴大帝陵。在今江苏南京市钟山之阳梅花山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载:孙权字仲谋,建安五年(200)接掌大权,建立东吴。黄武元年(222)为吴王, 太元二年(252)“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 一
即关内外铁路关外段。从今河北山海关至辽宁沈阳。亦称沈山铁路。
1913年改三脚州同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7、8期载《贵州移置增设各县呈表并批附清单》: “该县有天河、地河、马场河三
在今河北三河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小河桥“在三河县南门外泃河支流上,东通错桥,西达金鸡塘,境接通、蓟,为往来要道。旧为浮桥以渡,明正德十二年改建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