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昌郡
唐天宝元年 (748) 改利州置,治所在绵谷县 (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二市县,青川县东部及陕西宁强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改为利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利州置,治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青川、旺苍和陕西省宁强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利州。
唐天宝元年 (748) 改利州置,治所在绵谷县 (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二市县,青川县东部及陕西宁强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改为利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利州置,治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青川、旺苍和陕西省宁强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利州。
隋开皇六年 (586) 改卫国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 (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元和志》 卷10亭山县: “县东南有亭山,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齐郡。唐元和十五年 (820) 并入章
金大定六年 (1166) 置,属涿州。治所即今河北定兴县。元属易州。明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714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4镇、12乡。县人民
亦曰阳石城。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南。《梁书·武帝纪》:天监五年(506),“庐江太守裴邃克羊石城”, 即此。
即曲水宗。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见“曲水县(2)”。
南齐置,属永宁郡。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陈以后废。
在今湖南株洲县西南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80湘潭县:三门滩“石峻水险,仅有洪路三处,可通舟楫, 经者股慄, 比于底柱三门之险,因名”。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上。 一名紫溪台。下有石高四丈,曰紫溪石。《岳阳纪胜》: “昔有江叟者,遇樵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白鹤山,吹于紫荆台,响振林谷。”
在今甘肃靖远县西。《晋书·武帝纪》:泰始六年(270),鲜卑秃髪树机能叛,“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力战,死之”。即此。约在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一带。《资治通鉴》:西晋泰始六年(270年),“胡烈讨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汉川县:安汉湖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冈下湖”。
宋大理时为景昽的首府。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即今云南省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傣语景为“城”,兰为“百万”,意即“管辖百万人口的都城”。宋景昽金殿国建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