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河

白河

①一名白遂河。北运河源流之一,在今北京市东北部。《元一统志》:白河“在(顺)州东二里。古名白遂河。发源自密云界,由本州东南流入通州潞河。水势激冲,沙地疏恶,每岁雨潦暴溢,则泛滥散出,广狭深浅,无有常度”。《方舆纪要》卷11通州:白河,“《志》云,河两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

②即淯水。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在湖北省境与唐河会合后称唐白河,至襄樊市入汉水。《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淯水“在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其源自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南阳、新野,……与泌水合流,南至襄阳入汉江”。

③在今甘肃酒泉市西南。《明史·地理志》肃州卫:“西南有白水,又西北有黑水,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梁份《秦边纪略》卷4:卯来泉水“东北流向肃州,堰坝灌田,而河水差小,及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从下古城由边东流,谓之讨来河。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水,谓之天仓河,东北流向合黎焉”。


(1)旧称济水。汉水中游支流。在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源出河南省嵩县南伏牛山,南流至新野县入湖北省境,在襄樊市陶岗附近与唐河汇合后称唐白河,在襄樊市入汉水。长328千米,流域面积1.22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刁河、湍河、潦河等。干、支流大部流经南阳盆地,富航运、灌溉之利。上游建有鸭河口水库。(2)藏语称嘎曲,意为“白色的水”。黄河上游支流。在四川省北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源出红原县南缘岷山中段西侧的山地。有左右两源,两源至龙日坝北汇流后始称白河。北流经安曲、邛溪镇后,至瓦切入若尔盖沼泽区,于索克藏寺注入黄河。长311千米,流域面积 5500 平方千米。中、下游河道弯曲。沿河湖泊星罗棋布,为川西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连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连州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十九年(1282)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连州置安抚司

  • 剌鲁卫

    明永乐六年 (1408)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宾县西宾西镇一带。后废。

  • 云昌寺寨

    亦名大姓云昌寨。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大姓乡东北云昌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云昌寺寨土千户。

  • 武遂县

    东汉改武隧县置,属安平国。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小范) 西北沙洼乡。三国魏废。西晋复置,太康后属武邑郡。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武隧县,治今河北省武强县西北田王沙窪。属河间国。东汉改“隧”为“遂”,建武

  • 浦州

    唐武德八年 (625) 置,治所在南浦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万州。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南浦州置,治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

  • 点灯寨

    即今广西贺县西南沙田。《明史·地理志》 贺县: “北有沙田寨巡检司,后迁县 (故治在今贺街镇) 西点灯寨,寻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东南沙田。明时移沙田寨巡检司治此。

  • 张家陂镇

    在今湖南蓝山县西二十里。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 瓦岗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呷窝)。1958年于此置瓦岗县。1960年撤销。集镇名。在河南省汤阴县南部。瓦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400。因村在火龙岗中段,且周围多瓦片,得名瓦子岗。1949年后简称瓦岗

  • 秀江

    即袁江。在今江西宜春市北。《明一统志》卷39袁州府:秀江“在府城北门外。其源发萍乡县罗霄山,东流至此,澄湛深碧,至宜春县夹洲成滩,出分宜县钟山峡下,至新喻县,过临江而合赣江”。

  • 中渡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永宁州及永福、融县、柳城、雒容四县地置,属桂林府。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1912年改为中渡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析柳州、桂林二府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