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亭城
即今河南扶沟县北四十五里白亭城。《魏书·地形志》 扶沟县:“有白亭城。”《寰宇记》卷2扶沟县:“白亭,《陈留风俗传》云:扶沟县有帛乡帛亭。《舆地志》:鄢陵,楚之边邑也。平王封太子建之子胜白公,因居焉。”
即今河南扶沟县北四十五里白亭城。《魏书·地形志》 扶沟县:“有白亭城。”《寰宇记》卷2扶沟县:“白亭,《陈留风俗传》云:扶沟县有帛乡帛亭。《舆地志》:鄢陵,楚之边邑也。平王封太子建之子胜白公,因居焉。”
①在今河北饶阳县西南。《汉书·地理志》饶阳县: “在饶河之阳。” 《清一统志·深州一》: 古饶河,“ 《旧志》: 在县西南三十里。本滹沱支河,昔时北注入易水,今堙”。②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之挠力河。《
即今江苏东台市东南唐洋镇。清嘉庆 《高邮州志》 卷17: 东台县有唐家洋桥。
又作县步河。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悬步河 “在城南。其西南六里有白涧,流经城南二里,会于龙潭,合上流诸水,汇为悬步河。又东南合于扬溪河入江”。
清光绪元年 (1875) 置,属台南府。治所在琅之猴洞山 (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 据连横《台湾通史》 卷16: “名曰恒春,以其地为极南,四时皆春也。” 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明置,属复州卫。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明史·地理志》 复州卫: “东有得利赢城,元季土人筑,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寻徙。”
①即雩水。在今山东曲阜市南二里。《方舆纪要》 卷22曲阜县: “雩水亦在县南二里。源出县治西南马跑泉,亦曰泮水。” 《诗经·鲁颂》: “思乐泮水。” 即此。②又称北汶。今山东泰安市西大汶河支流。《左传
1932年改泸水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泸水县。1951年改泸水县。1935年由云龙县属泸水行政区改置,治鲁掌街(今云南泸水县鲁掌镇)。1949年改设泸水设治区。1952年升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武平县置,属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临蔡镇。大业二年 (606)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北,属汝阳郡。隋大业初废入宛丘县。
秦置,为黔中郡治。治所即今湖南常德市。西汉属武陵郡。东汉为武陵郡治。隋改为武陵县。《水经·沅水注》: “沅水又东径临沅县南。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常德市西。以南临沅水得名。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五十里郝家屯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南宫县图: 东南有郝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