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洛县

甘洛县

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塞、甘泉二县析置,治胡皮头(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胡皮头)。后迁王家坪(今甘泉县西北王家坪)。1936年12月并入甘泉县。


(1)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4年由陕西省甘泉县西北部洛河流域析置,治胡皮头(今属甘泉县下寺湾乡),后迁王家坪(今属甘泉县石门乡)。1937年仍并入甘泉县。并迁治甘泉县城。 (2)今县名。在四川省南部。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2150.8 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7镇、19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市坝镇。1956年析越嶲县地置呷洛县。1959年更名甘洛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彝语“”为一个家族居住之地,“”是一条槽沟;或“甘洛”与“呷洛”同为译音,彝语“呷”为姓氏,意为“呷姓氏人居住的地方”,“呷”易误读,故改为“”。地处川西南山地,县境东依大凉山,西靠小相岭。普雄河自西南流经县境中部,右纳南来之斯觉河、甘洛河,左有田坝河等水注入,汇后称尼日河,流至县北界成昆铁路尼日站处入大渡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有草场60余万亩,牧牛、羊。农产有玉米、荞麦、马铃薯、稻,并产核桃、板栗等。有煤、铁、铅、锌、石膏及菱镁矿。有水泥、印刷、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县西南嘎日,1949年前是大凉山有名的奴隶市场。县西北田坝的花椒、蜡虫、蚕丝等贸易会期不断,外商云集。成昆铁路及皇越公路经此。有县烈士陵园及埃岱温泉。


猜你喜欢

  • 目岩山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元和志》卷37昭州平乐县:目岩山“在县北三十八里。岩有两孔相对,如人目瞳子, 白黑分明,因号为目岩”。

  • 北萧岐镇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峭岐镇。清道光《江阴县志》卷2:“萧岐镇十一保,县东南二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北萧岐镇”。

  • 中业群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双子群礁南17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帝都岛与群礁。1947年改称中业群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载:中业群礁“包有珊瑚滩两个, 东西延长十二海里。滩上连礁极险,二滩

  • 北灵丘郡

    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蔚县。北齐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置,治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蔚县和山西省灵丘县部分地。北齐省。

  • 荆山郡

    北齐改马头郡置,属西楚州。治所在荆山城 (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县地。南朝陈改为马头郡。北周仍为荆山郡,治所在马头县 (今安徽怀远县南二十里马头城)。隋开皇初废。北齐改马头郡置,治马

  • 龙脖子

    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修筑地保城,为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据清军江南大营的统领向荣在其奏稿中称:南京“地高池深,坚固异常,……但紫金山龙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

  • 伊曼

    亦作亦麻、伊瞒、尼满。满语意为山羊。在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南岸。明永乐八年(1410)置亦麻河卫,属奴儿干都司。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地。咸丰十年(1860)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将其割

  • 丁机宜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的直名丁宜。明张燮《东西洋考》卷4:“丁机宜,爪哇属国也。幅员最狭,酋众仅千余。柔佛黠而雄,丁机宜境相接也。”《顺风相送》“苧盘往丁机宜针”条:“(长腰屿)出猪母头用庚酉、

  • 周水子

    在辽宁大连市西北,今为甘井子区驻地。南满铁路旅大支线以此为起点。区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西部。泛指促进路以西、沈大铁路以东、香园路以北、东纬路以南一带。由周水河得名。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是出市区主

  • 呼兰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升呼兰厅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呼兰城 (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呼兰、巴彦、兰西、木兰等县地。1913年降为呼兰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呼兰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