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枣山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即此。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即此。
明宣德七年(1432)改龙州置,属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置龙安府。明宣德七年(1432年)改龙州置,治今四川省平武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县和青川、北川二县部分地
①金置,属永宁县。在今河南洛宁县境。②清置,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三十四里府店镇。在河南省偃师市东南部。面积59.6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府店,人口 6300。春秋时为滑国都城,称
即杖义城。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伏义城在“所南九十里。唐李德裕筑此,以制大渡、清溪之险”。伏为杖之误。
金正隆三年(1158)置,为宁边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属武州,四年废。古县名。金正隆三年(115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西南下城湾。为宁
①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改富世县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富顺县。唐杜佑 《通典》 卷175: “富义,有富义盐井,因以为名。” 北宋乾德四年 (966) 升为富义监。②辽改义丰县置,属庆州。治所
即今贵州凤冈县。旧龙泉坪长官司以此名。《方舆纪要》卷122龙泉县“黄阳古囤”条下:龙泉坪,“(明)万历中,杨应龙以播州叛,突攻龙泉,又从龙泉移兵攻婺川。既而湖帅陈琳进兵白泥,分两翼,使陈良玭由龙泉坪进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维摩州。在今云南砚山县北维摩。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 置,属淯井监。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相岭乡一带。《宋史·蛮夷传》: 大中祥符间讨晏州多刚县斗望,“两路兵会于泾滩置砦,遣康训部壕砦卒修泾滩路,以渡大军”。
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相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1874) 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刘勰 (465—532) 字彦和,东
即汉长安城的横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三辅黄图》 卷1:“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 (王) 莽更名朔都门左幽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