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瓦窑堡市

瓦窑堡市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治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1936年2月撤销,并入安定县。1935年10月—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1935年12月17—25日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在此召开。


旧市名。陕北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安定县析置。治瓦窑堡(今子长县瓦窑堡镇)。1936年裁撤,并入安定县。1935年10月—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1935年12月17—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在此召开。


猜你喜欢

  • 泥水

    ①即今湖南湘江支流洣水。《汉书·地理志》 长沙国茶陵: “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 即此水。②即今甘肃宁县东南马莲河。《汉书·地理志》北地郡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 汉置泥阳县以在此

  • 中黄铺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中黄乡。《清一统志·黎平府》 “下铜鼓铺”条下:又有“中黄铺”等,“皆戍守处”。

  • 大姑崁

    旧名大姑陷,后改大姑崁,清同治初改名大嵙崁。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

  • 邯郸郡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置,治所在邯郸县(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浚县,山东冠县西部地区。汉高帝四年(前203)改为赵国。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秦始皇十九年(前2

  • 呼玛尔河

    即今黑龙江省北部呼玛河,为黑龙江支流。源出伊勒呼里山北侧,流经塔河县,于呼玛县南注入黑龙江。清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24:“瑚玛尔河,一作呼马拉河,一作呼麻拉河,一作呼马儿河,一作呼玛尔河。康熙中,

  • 白门

    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史·明帝纪》:“宣阳门谓之白门,上以白门不祥,讳之。”《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 颍尾

    即颍口。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即古西正阳镇。《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即此。春秋楚地。指今安徽省颍上县东南、颍水入淮之处。《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

  • 半道红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武林门外。南宋为半道红市。吴自牧《梦粱录》卷13“两赤县市镇”条谓北关门(武林门)外有“半道红市”。

  • 木乃路

    元泰定三年(1326)置,治所在今缅甸掸邦景栋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

  • 大盐泺

    亦名广济湖。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南达布苏盐池(额吉淖尔盐池)。为辽主要产盐地之一。《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有“广济湖、盐泺”。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16:“大盐泊,周围三百里。东至上京一千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