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王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周回三百里。其山峰峦秀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故以王为名。旱则祈雨必应”。《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和县: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得仙于此,因改今名。唐贞观初, 匡智者亦修炼山中,复名匡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王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周回三百里。其山峰峦秀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故以王为名。旱则祈雨必应”。《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和县: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得仙于此,因改今名。唐贞观初, 匡智者亦修炼山中,复名匡山”。
亦称晋冀鲁豫边区。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北,正太 (今石太)、德石路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区。1937年11 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入太岳和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
在今四川什邡县境。《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青竹堰 “在县境。《志》 云: 县有上下雒口、跑马、杨村等堰凡二十处,皆引雒水以溉田”。
清雍正九年 (1731) 改松潘卫置,属龙安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乾隆二十五年 (1760)升为直隶厅,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南坪、松潘、红原、阿坝、壤塘等县及青海久治、达
即古㶟余水。 亦名榆河。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源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汉书·地理志》 上谷郡军都县: “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
西周邑名。战国为秦都之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诗经· 小雅·六月》: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肃灵公,昭王子也,居泾阳。” 皆此。古邑名。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境。《诗经·小
①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南阳郡新城县“有赤石山”。《水经·淯水注》:朝水“出西北赤石山”。即此。②在今云南牟定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楚雄府》:赤石山“山多赤石。一名赤土山。林木幽邃,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潮州府揭阳县。在今广东揭阳市东二十里桃山。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在今广东省揭阳市东。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
即雍奴泽。邕,通雍。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说文解字段注》: “ 《水经注》 释渔阳郡雍奴曰: 四方有水为雍,不流为奴。皆邕字之假借也。” 清时渐淤成陆。即“雍奴”。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7: “朱桥,旧名南星。” 明成化中建南新关。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泛指凤山路、江城路、秋涛路、复兴街、滨江大道相交一带。以桥得名。桥宋时名南新,清改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