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溱州

溱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隋仁寿四年 (604) 改豫州置,治所上蔡县(大业初改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上蔡、西平、新蔡、淮滨、息县、確山等县间地。大业二年 (606) 改蔡州,寻改为汝南郡。

③唐贞观十六年 (642) 开山洞置,治所在荣懿县 (在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东南青羊镇)。《元和志》卷30溱州: “以南有溱溪水为名。” 天宝元年 (742)改为溱溪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溱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及綦江、南川部分地。北宋降为羁縻州,熙宁七年 (1074) 改置荣懿砦。大观二年(1108) 复置,治所在溱溪县 (今綦江县南吹角乡)。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南及贵州桐梓县部分地。宣和二年 (1120) 废。


(溱zhēn) (1)隋仁寿四年(604年)改豫州置,治上蔡县(大业初改名汝阳县,今汝南县)。“取城南溱水为名”(《太平寰宇记》)。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北及汝河、洪河中下游地区。大业二年(606年)改为蔡州。(2)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治荣懿县(今重庆綦江县东南青年镇)。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南川市南部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部。北宋初废。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并移治溱溪县(今重庆綦江县南吹角)。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


猜你喜欢

  • 木来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木来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景栋北部勐雷。泰定三年(1326)改木来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为府。后废。

  • 麻垛镇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麻垛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安东县: “麻垛镇在城西北四十里。”

  • 灶儿坡

    在今河北沧县东北。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攻沧州自此入。《方舆纪要》卷13沧州:灶儿坡在“县东北百里。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明建

  • 兔园

    即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史记·梁孝王世家》 正义引 《括地志》: 兔园 “在宋州宋城县东南十里”。《元和志》 卷7宋城县: 兔园在 “县东南十里。梁孝王园”。又称梁园,亦作梁苑。西汉梁孝王所置,

  • 海丰 (豐) 镇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

  • 青山州

    唐景云元年 (710) 置,为羁縻州,属幽州都督府。治所青山县,寄治在范阳县水门村,当在今河北涿州市境。后废。

  • 临淇村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六十六里临淇镇。东魏曾置临淇县于此。民国初设林县县佐驻此。

  • 肃然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六十里。《史记·封禅书》: 元封元年 (前 110),武帝 “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金史·地理志》:莱芜县有肃然山。《清一统志·泰安府》: 肃然山“ 《县志》,高二十

  • 弹琴峡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堡附近。顾炎武《昌平山水记》 卷上: 弹琴峡 “水流石罅,声如弹琴”。因名。相近有仙人枕,即道旁大石。

  • 张仪城

    即今四川阆中市。战国秦惠文王灭巴国后,张仪重建。《新定九域志》卷8阆州:“阆中古城,本张仪城也。”《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张仪城,“《图经》云:秦司马错执巴王以归,阆中遂筑此城。今仪庙存焉,谓之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