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温宿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克苏、温宿、拜城等市县及阿瓦提县部分地。1913年废。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温宿州置,治今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阿瓦提、阿拉尔、温宿、拜城等市县。1913年废,以旧府治地置阿克苏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温宿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克苏、温宿、拜城等市县及阿瓦提县部分地。1913年废。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温宿州置,治今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阿瓦提、阿拉尔、温宿、拜城等市县。1913年废,以旧府治地置阿克苏县。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阿纽依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作 “墪墪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敦敦河 “在宁古塔城东北一千九百五十七里。源出明噶里窝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在今甘肃华亭县北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447) 置,属河州。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后改为蓝川县。
①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十四里大城村。《汉书· 地理志》 注引孟康曰: “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 故名。《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延康元年 (220),“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五代杨吴金陵城的正西门,明代改名石城门。即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
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三国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属沛郡。三国魏废。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北,与南投县交界处之䓫莱主山。《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北:岐来山。”
一译眉路骨或眉路骨惇。故地有数说:(1)在今小亚细亚一带;(2)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3)在今意大利罗马。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大食诸国:“眉路骨惇国,居七重之城, 自上古用黑光大石叠就,每城相
即今山东长清县南六十里马山。《元和志》卷10长清县: 隔马山 “在县 (按指今县东南三十里长清县旧治) 东南三十五里。《左传》 曰: 晋侯伐齐,齐师遁夙沙卫,杀马于隘以塞道,后因为隔马山”。
①即弋阳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元和志》卷9光山县:“光山,一名弋山,在县西北八十里。”②在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山势雄峙,一名锦袍山。向有车里头目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