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溪关

清溪关

①唐置,属巂州。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甘洛县西北交界处桦槁林山一带。其地连山带谷,夹涧临溪,倚险接关,恃为控御。《新唐书·南诏传》:“安禄山反,罗凤因之取巂州,会同军据清溪关。”《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 “七千寇清溪关,五千寇铜山,(韦) 皋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连兵御之,破吐蕃于清溪关外”。皆即此。太和中,节度使李德裕徙于中城。

②北宋置,属蜀州永康县。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八十里西山乡境。《方舆纪要》 卷67崇庆州: 清溪关“其旁两山峙立,上合下开,名曰百家门。门内二里曰天生桥,以两山相接如桥也”。

③明置,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三十里长江南岸清溪镇。《方舆纪要》 卷69涪州: 清溪关 “在州东南,亦曰清溪镇”。


(1)唐天宝中置,安史之乱时为南诏占据,乾元二年(759年)收复后重置。即今四川省甘洛、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其地壁立千仞,夹涧临溪,至为险峻。为唐防御南诏、吐蕃要隘。《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年),“南诏乘乱陷越嶲会同军,据清溪关”;贞元四年(788年),吐蕃遣兵寇清溪关,“韦皋遣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连兵御之,破吐蕃于清溪关外”。皆即此。为唐代成都府、雅州、黎州南往嶲州及南诏首都阳苴咩城惟一通道,故时称此道为清溪道。(2)在今重庆市涪陵区东北长江东岸。唐开成四年(839年),牂柯蛮攻涪州之清溪关,即此。(3)又称清溪口。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西。


猜你喜欢

  • 丰乐铺

    明置,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丰乐镇。

  • 小其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三国吴孙权在此开凿运河(后改名破冈渎)以通漕运。《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赤乌八年(245),“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 自小其至云阳西城(今丹阳市西南),通会市,

  • 兴化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兴化军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兴化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化军置,治所

  • 仆固州都督府

    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

  • 西土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尚书·康诰》:“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②佛教徒称印度为西土,盖对中国而言,印度居西。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尚书·康诰》:“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

  •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盖冶。《孟子·公孙丑下》: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注:“盖,齐下邑也。” 西汉置盖县。古邑名。战国齐邑。即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盖冶。《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

  • 逐象山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思明州: 逐象山 “在州 (今明江镇) 东。回环甚远,为州屏障”。

  • 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 (618) 置益州总管府,治所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市)。三年 (620) 改置西南道行台。九年 (626) 改置益州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及巂、南宁、会三州都

  • 扇子峡

    即明月峡。今长江三峡西陵峡东段。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宋陆游 《入蜀记》: “过扇子峡,重山相掩,状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 范成大 《吴船录》: “黄牛峡尽,则扇子峡。”

  • 大翁迦洞

    元置,属师壁洞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大旺宣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