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江县

清江县

①隋开皇初置,为江州治。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境。大业初废。

②隋开皇三年 (583) 改龙求县置,属翼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十八年 (598) 改为翼水县。

③隋开皇五年 (585) 改沙渠县置,为施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元和志》 卷30清江县: “置在清江之西,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清江郡。义宁二年 (618) 为施州治。唐天宝元年 (742) 为清化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施州治。北宋开庆元年 (1259) 徙治今恩施市东十五里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 (1276) 还旧治。二十二年 (1285) 并入施州。

④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置,属洪州。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保大十年 (952) 改属筠州。《寰宇记》 卷106筠州: 清江县 “以大江清流为名”。北宋淳化三年 (992) 于县置临江军。元为临江路治。明为临江府治。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移治樟树镇 (今江西樟树市)。1988年改设樟树市。

⑤1913年改清江厅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1914年为避免与江西清江县重名,改名剑河县。


(1)古县名。(1)隋开皇初改龙求县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两江口。为清江郡治。十八年(598年)废。(2)隋开皇五年(585年)改沙渠县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以在清江之西而名。隋为施州治。南宋开庆初移治城东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仍还旧治,二十二年废入施州。(2)古旧县名。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置,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以大江清流为名”(《舆地纪胜》)。属洪州。两宋为临江军治。元为临江路治。明、清为临江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50年迁治樟树镇。1988年改设樟树市。(3)旧县名。(1)1913年由清江厅改置,治今贵州省剑河县驻地柳川镇。因与江西省清江县重复,1914年更名剑河县。(2)冀南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部、威县东部、南宫县大王公路以南地区析置。1945年撤销,划归清河县。


猜你喜欢

  • 罗城镇

    ①北宋置,属融水县。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②清置,属汾阳县。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北十七里罗城村。(1)在江西省万载县东北部。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罗城街,人口 2120。自三国

  • 陇右

    ①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后汉书·西羌传》:延熹二年(159),以段颎为校尉,“时烧当八种寇陇右,颎击大破之”。唐陇右范围扩大,兼指

  • 思善侯国

    东汉章和二年 (88) 析城父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三国魏改为思善县。东汉章和二年(88年)析城父县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三国魏时国除为县。

  • 沈岭

    亦名姜维岭。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五十里。《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二十年(257),姜维欲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

  • 陕虢华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卢氏,山西平陆、芮城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地。上元元年 (760)改为陕西节度。

  • 监军城

    在今江西新干县西。《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监军城“在县西十里,地名城口。杨吴置制置院于新淦,又渡江而西,置监军营,因筑此城。宋绍定间废”。

  • 舂陵侯国

    西汉初元四年 (前45),改封舂陵侯仁于蔡阳县白水乡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东汉建武六年 (30) 改为章陵县。西汉元朔五年(前124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北。初元四年(前45年)移治

  • 三都岛

    即今福建宁德市东三沙湾内三都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自辟为商港。旧有县佐驻此。在福建省东北宁德市东部海上、三沙湾中央。因明代设第三都,故名。面积24.7平方千米。由火山岩、花岗岩构成,最高峰黄湾

  • 孟海城

    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三十里孟海乡。《寰宇记》 卷13定陶县: 孟海城,“ (隋) 孟海公陷曹州筑此南北二城”。

  • 洛塘河

    在今浙江海宁市。《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洛塘河,“新江塘河之支流,东入硖石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