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塞军
唐贞元十五年 (799) 改清塞守捉城置,属蔚州。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以清塞守捉城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后省。
唐贞元十五年 (799) 改清塞守捉城置,属蔚州。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以清塞守捉城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后省。
即遂度县。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宋书·州郡志》 作 “逐度”。
在今湖北巴东县境。《明史·地理志》巴东县:“北滨大江, 自四川巫山县流入,东经门扇、东奔、破石,谓之巴东三峡。”
清康熙三年(1664)郑成功子郑经升万年县置,属东宁省。治所在二赞行(今台湾省台南县南仁德乡二行村)。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清康熙三年(1664年)台湾郑经升万年县置,治兴隆里(今台湾高雄市北旧
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 蓝溪水 “源出蓝岭,东流入岿”。
即今江西吉安县西曲濑乡。清光绪《庐陵县志》卷3:曲濑市“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在今江苏东台市。本东台、何垛二场,民国初并而为一,改今名。设场知事。
1933年伪满置,旗府驻地额尔和(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东北额尔和。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设巴彦旗。1947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4月属内蒙古呼纳盟,5月裁撤,并入莫力达瓦旗。旧旗名。
在今甘肃舟曲县西。《方舆纪要》卷60西固城军民千户所:沙川“在所西十里。有桥跨其上。……北入于白水江”。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曾驻此。
①地区名。亦称淮右。隋唐以前,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所以习称今皖北、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史记·荆燕世家》: 汉高帝六年 (前201),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