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宁军
唐方镇名。即淮南西道。大历十四年(779) 淮西节度使赐号淮宁军,治所在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改为申光蔡节度。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西节度使号为淮宁军,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改为申光蔡节度使。
唐方镇名。即淮南西道。大历十四年(779) 淮西节度使赐号淮宁军,治所在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改为申光蔡节度。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西节度使号为淮宁军,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改为申光蔡节度使。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7开封府祥符县:“大沟在县西南十五里。东南流,与县境众水汇。今下流入于决河。”
清雍正四年 (1726) 分盖平县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复州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和大连市金州区一带。十一年 (1733) 改为复州。
一作由卷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改长水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桐乡市东北二十里,后徙治今浙江嘉兴市南。《续汉书·郡国志》吴郡由拳县,刘昭注引干宝《搜神记》:“秦始皇东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江
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点苍山十九峰之间。源自山椒悬瀑流注,峰夹一溪,谓之锦浪十八川。元郭松年《大理行记》:十八溪“悬流飞瀑,泻于群峰之间,雷霆砰轰,烟霞晻霭,功利布散,皆可灌溉”。《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淮原驿在县西南三十里,为往来濠、庐之通道。”
①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化县置,为顺化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乾元初为庆州治。北宋乾德二年 (964) 复为安化县。②唐置,属羁縻播朗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后废。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县置,属九门县。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资治通鉴》: 唐元和五年 (810),“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白居易上言,以为 ‘河北本不当用兵,今既出师,承璀未尝苦战,已
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移内外管巡司治此。即今广东省惠东县西北梁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内外管巡检司于此。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上犹县: 举岭在 “县西八十里。高拔与书山竞秀”。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