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水
①在今山东诸城市西。《水经·潍水注》:“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又北注于潍水。”
②在今湖南湘潭县西。一名易俗水。《方舆纪要》卷80湘潭县: 涓水 “源自南岳山,北合数溪流入县界,经龙口东流入湘江”。
古称涓湖、洛水。又称易俗河。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中部。源于衡山华盖峰北麓,流经衡山县、湘潭县,在易俗河镇北汇入湘江。长103千米,流域面积 1764 平方千米。建有中型水库3座。沿江两岸为主要稻产区。
①在今山东诸城市西。《水经·潍水注》:“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又北注于潍水。”
②在今湖南湘潭县西。一名易俗水。《方舆纪要》卷80湘潭县: 涓水 “源自南岳山,北合数溪流入县界,经龙口东流入湘江”。
古称涓湖、洛水。又称易俗河。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中部。源于衡山华盖峰北麓,流经衡山县、湘潭县,在易俗河镇北汇入湘江。长103千米,流域面积 1764 平方千米。建有中型水库3座。沿江两岸为主要稻产区。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东汉改为甘陵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属巨鹿郡。西汉属清河郡。东汉安帝以其父清河王庆厝于县之广丘,故改县名为甘陵县。
①即今湖南宁远县西南十五里天堂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宁远县图:县西南有天堂墟。②即今广东新兴县西南八十里天堂镇。万历《广东通志》卷46:新兴县有天堂墟。明置立将巡司于此。
唐置,即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之灵祐观。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灵祐观,在洞庭山,唐之神景宫也,盖明皇时建。内有林屋洞,人间第九洞天也,……唐时投龙于此,因建宫。(宋) 天禧五年,诏重修,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兰塘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永安县有蓝塘墟。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唐开元间,汀州及长汀县自长汀村(今上杭县北九洲)徙治于此。大历四年(769)又迁治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
唐圣历二年 (699) 置,属始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元和志》 卷33剑门县: “因剑门山为名。” 《寰宇记》 卷84剑门县:“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
在今山东桓台县西北境。《清一统志 ·济南府二》: 清沙泊 “在新城县西北二十五里。《县志》: 岔河之委,溢而成湖。又名落雁湖。中有界石,北为高苑,南为新城 (桓台)”。
在今柬埔寨西北部,暹粒城北吴哥。为真腊的都城。元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 中所言之真腊都城指此。此城为9世纪初叶真腊名王阇耶拔摩三世开始营建,至公元900年完成。1431年被暹罗侵掠,柬埔寨始迁都金边。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果州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淳祐九年 (1249) 徙治青居山 (今南充市南青居镇)。后废。元至元十五年(1298) 复置。二十年 (1283) 升为顺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