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州

海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县 (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北齐移治朐县 (北周改朐山县,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海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东海、沭阳、灌云等县地。南宋端平二年 (1235) 徙治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淳祐十二年 (1252) 还治朐山县。景定二年 (1261) 改置西海州,寻复改海州。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海州路,后改海宁府,不久改为海宁州。明洪武初复改海州,省朐山县入州。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东海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诸市县地。武德五年 (622)改名台州。

③辽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三角洲地区。金天德三年(1151) 改为澄州。元废。明洪武初复置,二十八年(1395) 又废。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初升为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初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台州市全境及宁海县、象山县。次年改名台州。(3)辽置,治临溟(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下游地区。金天德中改名澄州。


猜你喜欢

  • 团城镇

    北宋置,属巨鹿县。在今河北巨鹿县东北四十五里团城。《清一统志·顺德府二》:团城镇,“《旧志》:民居环绕如团,故名”。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因民居环绕如团,故名。《元丰九域志》:巨鹿县有

  • 婺源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婺源县置,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置,治今江西省婺源县。属徽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 葬城

    即左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北,径定陶恭王陵南。汉哀帝父也。……坟南,魏济阴郡治也,世谓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寝也。”

  • 冲口水

    亦名涌口水。在今广东陆丰县东。《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冲口水“在县东北九十里。源出黄坭坑,东合蛟溪诸水,至南沙渡入于海”。

  • 夹儿山

    在今山东枣庄市北,夹山之旁。《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夹儿山“在峄县北七十里。旧有锡场”。

  • 垛石桥

    旧名杜家水口镇。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

  • 兀剌忽卫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东江阳郡

    亦名江阳郡。南朝宋置(一说东晋穆帝时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安县(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泸县、合江、纳溪、江安等市县地。梁移治江阳县(今四川泸州市)。隋开皇三年(583)

  • 勒布什河

    即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北,巴尔喀什湖东南列普瑟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勒布什河 “河出萨尔巴克图河北岸库克托木岭之阴,其阳即库克托木水所发也。勒布什河西北流……入 (巴勒喀什) 淖尔

  • 杼秋县

    ①西汉置,属梁国。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六十里。东汉属沛国。《后汉书·盖延列传》:建武二年 (26),盖延伐刘永,“永弃军走谯,延进攻,拔薛,斩其鲁郡太守,而彭城、扶阳、杼秋、萧皆降”。东晋废。②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