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安县

海安县

①西晋置,属高兴郡。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471) 置,属新平郡。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南齐属海陵郡。后废。唐景龙二年 (708) 复置,属扬州。开元十年 (722) 又废。

③南朝梁置,属琅邪郡。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北齐废。

④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齐安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唐武德五年 (622)复名齐安县。

⑤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属宁越郡。治所即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唐改为安海县。

⑥1943年苏中解放区由泰县、如皋、东台三县析置紫石县,驻海安镇 (即今江苏海安县)。1948年改名海安县。


(1)古县名。(1)西晋置,治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属高兴郡。后废。(2)南朝梁置,治今江苏省灌云县境内。属南兖州。北齐时废。(3)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齐安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恩平市北。属高凉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齐安县。(4)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属宁越郡。唐时改安海县。(2)今县名。在江苏省中部、江海平原与里下河平原结合部。属南通市。面积1108平方千米。人口96.5万。辖1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海安镇。因海水经常浸淹农田,取“水不扬波”之意。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置海安县,治今址,属新平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属海陵郡,后省。唐景龙二年(708年)析海陵县复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年)又省入海陵县。宋有海安镇。1943年析泰县、如皋、东台部分地区置紫石县,治海安镇。1948年县改今名。1949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1950年改属南通专区。1952年隶江苏省,1983年属南通市。通扬运河、栟茶运河、通榆运河、串场河、如海运河、丁海河等纵横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豆类、薯类及蚕茧、药材等。为全国商品粮、棉花、蚕茧、生猪、山羊板皮基地县。蚕茧总产量居全省之首。矿产资源有石油、耐火土等。工业有机械、建材、丝绸、纺织、轻工、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特产糯米陈酒、真丝服装。204、328国道和海栟等公路及通扬、串场、栟茶、北凌等干线航道经此。古迹有平倭冢记碑、青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旧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猜你喜欢

  • 苏村站

    元置,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南东江北岸苏村圩。元置,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南苏村。

  • 金鳌玉桥

    即今北京市北海大石桥。 元初为木吊桥。明改为石桥,名御河桥,亦名金海桥。世宗时桥东西两端各建牌坊一座, 西曰金鳌, 东曰玉, 故名金鳌玉桥。

  • 宾瞳龙国

    亦作奔陁浪、宾陀罗、宾头狼、宾同陇、宾瞳胧、宾陁陵、宾童龙。故址在今越南中部之藩朗。为古代中西海上交通之要地。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宾瞳龙国,地主首饰衣服与占城同。以葵盖屋,木作栅护,岁贡

  • 西川道

    1914年由川西道改置,属四川省。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以东,青川、江油、梓潼、绵阳、德阳、广汉、金堂、简阳以西,金川、小金、都江堰、崇州、新津、双流以北地区。1928年废。1

  • 大相国寺

    又名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修建国寺。后废为宅园。唐神龙初僧惠云重建。延和初,睿宗以旧封相王,改为相国寺。北宋至道中,太宗御题额改为大相国寺。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

  • 广寿县

    西魏大统十四年(548)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东北三十八里永寿坊。因县城处在广寿原上,故名。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名永寿县。古县名。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置,治今陕西省永寿县北广寿原。

  • 白桃川

    亦名凤凰川。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七十里郪口乡境。《旧唐书·地理志》 长江县:“旧治灵鹫山。上元二年,移治白桃川。”《寰宇记》卷87长江县:“唐上元元年以旧县不安, 移在明月山下凤凰川。”

  • 坡头镇

    即今河南济源市南四十里坡头镇。其下有渚,即古马渚。清乾隆 《济源县志》 卷2: “马渚,在坡头。”(1)在河南省济源市南部、黄河北岸。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坡头,人口 3450

  • 馆头江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馆头江在 “县西南六十里,与瓯江接,经盘石卫,至县东五里白沙岭,又南入于海”。

  • 涝淄河

    在今山东桓台县南。《方舆纪要》 卷31新城县: 涝淄河 “在县东南。源出铁山,自张店至索镇店,西南入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