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丘山

浮丘山

①在今河北肥乡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5肥乡县: 浮丘山在 “县南四里。土阜隆起,高于平地,仅数尺许。或以为古堤遗址”。

②在今河南浚县西南隅。《清一统志· 卫辉府一》: 浮丘山 “在浚县西南隅,半在城内,高三十余丈,盘踞六里,有峰岩三层,县治正跨其上。山颠平峰突起,下有洞二,闳邃如室”。

③在今湖南桃江县西南。《隋书·地理志》: 益阳有 “浮丘山”。《新唐书·地理志》 益阳县: “永泰元年,都督翟灌自望浮驿开新道,经浮丘至湘乡。”即此。《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浮丘山 “在益阳县西一百里。峰峦倚伏,亚于南岳。山顶有石亭,相传刘宋时浮丘子炼丹处”。

④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浮丘山 “在州西四里。有朱明观,浮丘道人得道于此”。《明一统志》 卷79引 《罗浮记》 云: “浮丘即罗山,朱明之门户。先在水中,若浮丘然,四面篙痕宛然。”


在河南省浚县城西南郊,卫河东岸。宋称小横山,金、元改称今名。俗称南山。为太行山余脉。海拔103米。由石灰岩构成。山西北部有千佛寺,寺内有千佛洞,为佛教石窟,有唐至明代石刻造像960余尊。寺南为明建道教碧霞宫,后改圣母庙。宫内现存殿宇80余间。山上松柏苍郁,楼宇宫殿交错,山石壁立,造像塔幢散布其间。浚县博物馆设此。


猜你喜欢

  • 令支县

    秦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北省迁安市西。属辽西郡。三国魏省入肥如县。西晋永嘉年间辽西鲜卑段辽都令支城。十六国前燕、后燕时为辽西郡治所。北魏

  • 胡甲水

    亦名侯甲水、护甲水。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百里。西北流径祁县南,折而西南流至平遥县西南入汾水。《水经·汾水注》: 侯甲水 “发源祁县胡甲山,……西北径中都县故城南,……又西北入邬陂,而归于汾流矣”。

  • 炳辉县

    1946年皖东革命根据地改天长县置,属安徽省。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而命名。1949年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划属安徽省。1959年复名天长县。旧县名。淮南解放区设。1946

  • 望考亭

    又作考亭。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考亭村。《方舆胜览》 卷11建宁府: “沧州精舍,朱元晦筑于考亭,以馆四方之学者。” 《清一统志·建宁府》: 考亭 “在建阳县西南。南唐侍御史黄子稜构亭,以望其父墓,因名望

  • 阿札?

    在今贵州水城县南。清置阿札��汛,有把总驻此。

  • 盱水

    或作旴水。即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南城县: “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 《水经·赣水注》: “旴水出南城县,西北流径南昌县南,西注赣水。”

  • 狼陂

    即春秋时之狼渊。在今河南许昌县西。《水经·潩水注》: 宣梁陂 “上承狼陂于颍阴城西南。陂南北二十里,东西十里”。

  • 巴克特里亚

    即大夏。中亚细亚古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

  • 驿台 (臺) 镇

    即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元史·地理志》 新城县: “本长山县驿台,太宗在潜,以人民完聚”,创置为县。元于钦 《齐乘》 卷3: “本长山县之驿台镇”,元时置县。

  • 垫江

    战国时巴国都,在今四川合川市南五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 即此。古水名。又作垫江水。指今嘉陵江下游。因今重庆合川市古称垫江县得名。《资治通鉴》:东汉建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