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阴郡

济阴郡

①西汉建平二年 (前5) 改定陶国置,治所在定陶县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等县地。东汉属兖州。北魏属西兖州,后移治左城 (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废。隋大业初改曹州复置济阴郡,治所在济阴县 (今山东曹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成武、金乡、单县等地。唐武德初改为曹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济阴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曹州。

②东晋侨置,治所在睢陵县 (今江苏睢宁县)。南朝宋入魏,废。

③南朝宋置,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魏改济阳郡,属楚州。寻复故。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白水县。

④南朝宋侨置,属徐州。治所在睢陵县 (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南齐属北徐州。北周属西楚州。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侨置,属睢州。治所在顿丘县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地。后废。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以济阴国改置,治定陶县(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定陶国,后复为郡。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南至定陶县,北至濮阳地区。北魏移治左城(今山东曹县西北),辖境缩小。北齐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曹州为济阴郡。


猜你喜欢

  • 深沪

    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清一统志·泉州府》 “洛阳巡司” 条: “ 《旧志》,深沪司在(晋江) 县南八十里。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二门。”

  • 乌里雅苏台

    ①指清代驻乌里雅苏台城的定边左副将军的辖区。乾隆中叶后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两区。相当于今蒙古国、俄罗斯额尔齐斯河上游、斋桑泊以东至东萨彦岭一带和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北部。清季通称外蒙古。

  • 洛水堰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魏城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魏城县: “北五里有洛水堰,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民甚利之。”

  • 宕渠水

    即今四川渠江及其上游南江。《汉书·地理志》 作潜水。因水在宕渠县境内,故 《水经》 或作潜水,或作宕渠水,上游一名北水。《水经·漾水注》: “汉水又东南径宕渠县东,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

  • 亦奚不薛宣慰司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隶湖广行省。元贞元年(1295)还属云南行省。后废。

  • 云母殿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南齐书·魏传》 载:太武帝“所居云母等三殿,又立重屋,居其上”。此云母殿疑即《魏书·太祖纪》 所载之“云母堂”。

  • 赤石县

    西魏置,属淯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北周废入黄土县。

  • 百嘉汛

    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清时设汛。

  • 溵州

    唐建中二年 (758) 置,治所在郾城县 (今河南郾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临颍、商水等县地。贞元二年 (786) 废。元和十二年(817) 复置,长庆元年 (821) 废。唐建中二年(7

  • 南宋

    北宋靖康二年 (1127),徽、钦二帝为金兵所虏,赵构即位于南京 (今河南商丘市),是为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正式定都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市),称行在所。辖境当今淮河—秦岭—大散关—线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