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番河
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 济番河 “俗名花仡佬河,八番路所经。成化初,宣慰使宋昂垒石为桥,其下流合于南明河”。
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 济番河 “俗名花仡佬河,八番路所经。成化初,宣慰使宋昂垒石为桥,其下流合于南明河”。
隋大业三年 (607) 改农州置,治所在新容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后废。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后废。
①即大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口处。今地名大清河。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淮安路清河县: “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即“清口(1)”。
西藏古地名。在今穷结县白日。唐时吐蕃赞普(王)设夏日行宫于跋布川 (白日),于牙帐附近置勃令驿。《新唐书·地理志》: “至卒歌驿,乃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
在今贵州毕节市北。《清一统志·大定府》:水脑洞“在毕节县废赤水卫西四十三里。《府志》:明成化中,讨叙州都掌蛮,别将崔铭由普市水脑进,即此”。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藏文史籍《西藏王臣史》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汤卜赤八(汤波且)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
或作禹陵。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八里。传是夏禹的陵墓。《史记·夏本纪》 说:“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 由甬道入内。旧有陵殿,
①即今江西南丰县南石嘴村。民国《南丰县志》卷2:二十九都石嘴墟在“县东南九十里”。②即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三十里石咀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东北有石嘴墟。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三十八里。《汉书·武帝纪》:后元二年(前142)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即此。《三辅黄图》卷3: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荫数亩”。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州湾内。为蔷薇河入海之口,亦即今沭河入海之口。口内有新浦镇,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自开为商埠。
即今河北丰南市 (胥各庄镇)。清 《畿辅舆地全图》 丰润县: 胥各庄镇在 “县东南六十里”。是唐胥铁路的终点站,也是京哈线的车站名。1947年后为丰南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