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州河

济州河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开始在济州 (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 境内所开的运河,至二十年 (1283) 完成。南接泗水,北汇大清河 (今黄河),即今山东运河南起鲁桥北至安山一段的前身,惟袁口以北故道在今道之西。河成后,南来漕舟即由淮溯泗,循此北出大清河涉海出直沽 (今天津市区)。后六年开会通河,此后济州河遂亦通称会通河。


古水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在济州(治今山东济宁市)境内所开的运河。二十年完成。北引汶水东引泗水为源,合流至州城西分流南北,南入泗水,北汇大清河(今黄河),全长一百五十里,即今山东运河南起鲁桥北至安山一段的前身,惟袁口以北故道在今道之西。河成南来漕艘自淮溯泗,得由此出大清河渡海趋直沽(今天津市区)。后六年开会通河,济州河遂亦通称会通河。


猜你喜欢

  • 由钟穷隆山

    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穹窿山。《越绝书·吴地传》:“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

  • 新泰县

    ①西晋泰始中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新泰市。清乾隆 《泰安府志》 卷2: 新泰县“西瞻泰岱,北枕新甫,县之命名以此”。惠帝改属东安郡。北魏属东泰山郡。隋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属泰安州。蒙古至元二年

  • 云中府

    北宋宣和四年(1122)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寻入于金,乃废。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拟改辽大同府预置,治今山西大同市。为云中府路治所。为宋、金联合攻辽盟约中预定归还宋人之地。宣和六年(1124年

  • 蒲首山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蒲圻县: 蒲首山 “在县西三十里。《志》 曰,蒲圻之首山也”。

  • 户牖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二十里。《左传》:哀公十三年(前482),黄池会后,吴人囚鲁子服景伯以还,“及户牖”,归之。即此。秦为乡,《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西汉置东昏县

  • 常安镇

    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旧属永宁州。明置巡司于此。清置长安汛。(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1)在河北省藁城市东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9万

  • 胡雷下保

    即今福建永定县东湖雷镇。本龙岩县地,唐大历四年 (769) 于此置上杭场。五代南唐保大十二年 (954) 迁秇梓保 (今永定县) 东北六十里北山村。

  • 开义县

    辽世宗以俘汉户置,为海北州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金属义州。元废。古县名。辽世宗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南开州屯。为海北州治。金属义州。元废。

  • 息龙山

    即今云南洱海南岸团山。唐代称息龙山。唐樊绰 《蛮书》 卷7: “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龙尾城东北息龙山,南诏养鹿处,要则取之。” 现为洱海公园。

  • 上岸

    指今中南半岛南部及马来半岛。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俗分诸国为上、下岸,以真腊、占城为上岸,大食、三佛齐、阇婆为下岸。”上、下岸或以马六甲海峡为准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