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州

洪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豫章郡置,治所在豫章县 (今江西南昌市西)。《元和志》 卷28: 洪州“因洪崖井为名”。大业二年 (606) 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又改为洪州。贞观中,徙治今南昌市。天宝元年 (742) 再改为豫章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洪州,为江南西道治。宝应元年 (762)州治改名钟陵县,贞元中复改名南昌县。唐时辖境东起今江西永修、南昌、进贤诸县,西有铜鼓、修水等县,南至上高、万载县,北至武宁县。五代南唐升为南昌府。北宋复为洪州。太平兴国六年 (981) 后,以南昌、新建二县 (今江西南昌市) 为治所。南宋隆兴三年 (1165) 升为隆兴府。

②唐贞观三年 (629) 以处降党项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七年(633) 改为彭州。

③西夏升洪门镇置,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元废。

④即洪州泊里长官司。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豫章县(唐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南昌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洪州。五代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升为南昌府,北宋初复为洪州,辖境缩小。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升为隆兴府。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东南都会之誉。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南唐末曾建为南都。宋为江南西路治。(2)西夏升洪门镇置,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部。元废。


猜你喜欢

  • 合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置,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太清元年(547)改为南合州。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又改为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雷州市)。大业初废。

  • 睢州

    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 置,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濉溪、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东魏武定五年 (547) 改为南济阴郡。北齐复为睢州,移治取

  • 上帕行政区

    1916年析原丽江府地置,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福贡县。处江边沙坝上,原名沙坝,傈僳语讹为上帕。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康乐设治局。1916年以丽江县西北部上帕村一带析置(县级),治上帕

  • 栗河铺

    即今河南新野县东二十里溧河铺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2: 同治四年 (1865) 十二月,捻军 “设卡于栗河铺、化陂庄、江家庄,裹胁日众,势益张”。

  • 沤麻冈

    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一月,金哀宗自汴京北奔,蒙古兵追击于黄河南,哀宗渡黄河,北“次沤麻冈”。即此。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金史·哀宗纪》:天兴二年(1233年)哀

  • 柳强镇

    即今四川冕宁县。唐樊绰 《云南志》 卷1: “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吐蕃谓之北谷。天宝以前嶲州柳强镇也。”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冕宁县。天宝以前属嶲州。《蛮书》:“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吐蕃谓

  • 东国

    ①《尚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原意盖谓洛在东方,东国即东方;后人或专称洛阳为东国。②春秋战国时指东方诸国。《史记·孟尝君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会楚王割东国以与齐。”

  • 昌阳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南三十里宋村镇东南。以在昌水之阳为名。西晋初废。元康八年 (298) 复置,属长广郡。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南二十三里。北齐属东莱郡。唐属莱州,永徽元年 (650)

  • 龙潭县

    南朝宋文帝时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改为铜陵县。古县名。南朝宋文帝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东北。属新宁郡。齐因之。隋改为铜陵县。

  • 阳沔

    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七十里演武乡。一说在县北。《华阳国志·大同志》:太安元年(302),河间王颙遣督护博西征讨李特,“博次梓潼,……为特所破于阳沔”。即此。在今四川省梓潼县北。西晋永宁二年(302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