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畈市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四十四里洗马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74引 《蕲水团练始末》: 清咸丰五年 (1855) 三月,蕲州周十三 “逃洗马畈,复聚众为患”。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四十四里洗马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74引 《蕲水团练始末》: 清咸丰五年 (1855) 三月,蕲州周十三 “逃洗马畈,复聚众为患”。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甘肃布政司。治所即今新疆库车县。十年(1884)属新疆省。二十八年(1902)改为库车州。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
明万历五年 (1577) 置,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北老宝山城。清顺治十五年 (1658)裁。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吴淞中千户所置,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西北老宝山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二十一年 (1895)被日本侵占,厅废。又称埔里厅。清光绪十年(1884年)置,治大埔城(今台湾南投县东埔里镇)。属台湾府。辖境
春秋时戎邑。在今甘肃天水市。《史记·秦本纪》: 武公十年 (688) “伐邽、冀戎,初县之”。《集解》: “即邽戎邑也。” 后置上邽县。古邑名。春秋戎邑。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
即天生城。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谓:“相传昭烈驻兵于此。”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通肯山在 “ (珲春) 城东北二百七十里。……珲春河发源于此”。“通肯”,满语意为鼓。
又作鼎胡宫。汉武帝时建,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焦岱镇。《汉书· 郊祀志》: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 晋灼注: “ 《黄图》 宫名,在京兆。《地理志》 湖本在京兆,后分属弘农也。” 《汉书·扬雄传》
清康熙十一年 (1672),在今上海市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闸,后毁。雍正间又于老闸之西建新闸。新闸以北之地通称闸北。相当今上海市闸北区。区片名。又称沪北。在上海市区北部,跨闸北、虹口、普陀三区。其
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清史稿·地理志》 龙江府: “官商路二: ……小五明马屯达景星镇。” 1915年于此设景星设治局。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星